新快报讯 5月17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度大会暨AI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与交流”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校长、教师及教育科技企业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方向与实践路径。
本次论坛以“技术赋能教育,融合驱动创新”为主线,通过主旨演讲、案例分享、平行论坛等形式,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长谌新民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不仅是为了探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为了探索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个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激发学生潜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人才的理念,“这不仅需要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AI赋能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会上,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左璜教授以“AI如何赋能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对参会者进行提问。左璜教授通过两组真实案例揭示了教育改革的深层矛盾。她向与会者展示了两张极具张力的图片:一张是学生伏案疾书刷题的场景,另一张是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的画面。“前者折射着当下的教育现实,后者承载着我们的理想憧憬,这种割裂让无数教师深陷认知困境。”她说,这种结构性矛盾实则是教育系统不同步改革产生的制度性代价,最终转化为压在每位教育工作者肩头的实践性负重。
针对现实教育如何从“单点思维走向关系思维”进行深度解析,提出破局关键在于构建“关系思维”——教育不应是孤立调整的变量,而应被视为教育,科技,人才联动的关系网络。就像课间时间不仅是课表的数字,更是教学节奏、师资配置、社会期待的复杂映射,唯有在全局联动的坐标系中,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结构性突围。她认为,现实的教育,必须是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在关系世界里面进行实现。当下,面对AI向人类思维发起的挑战,教育该如何适应?左璜指出,AI时代的教育应该走向融合发展。而处于AI时代的教师,首先应该更新的是教育目的观、内容观和方法论,然后才是学习如何应用AI。应用AI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始终坚持自我,从“我”出发来学用AI,进而激活自我潜能,实现个体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AI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本次基础教育论坛上,深圳华附大运学校书记曹晓澜分享了该校AI赋能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划,旨在借助AI技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计划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一方面,基于现有的AI课堂行为分析报告,为教师提供教学行为改进意见,助力教师借助AI辅助工具提升课堂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建立课堂教学过程及课程的评价标准,为科研教学智能赋分,并生成学期教学课堂评价档案,以全面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得分。
教学评价方面,该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学一体化评价系统。目前,学校正基于数字化建设教师一体化评价系统,未来将把有效的课堂行为过程评价纳入其中,使教师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学结果,而是综合基础、过程与结果,形成全面、立体的评价体系。
在校园安全管理上,该校着重健全学生异常行为监控系统,计划利用AI技术赋能安全监管。在学生课间及自由活动时间,特别是在走廊、操场、楼顶等安全监督薄弱区域,增加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测奔跑、推搡、异常聚集等异常举动。通过智能异常行为预警系统,及时触发安全警告并推送给学校安全办,以便迅速处置干预,提升校园安全文明程度。
曹晓澜表示,“AI与学校教育已深度融合,AI辅助教学正逐渐成为常态,学校将持续探索AI在学校管理中的更多应用可能。”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应用实践
在基础教育创新论坛上,法国籍教育技术专家David教授向中小学教育从业者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应用实践。他系统梳理了AI技术发展脉络,从1960年代机器学习理论的初步形成,到1980年代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再到深度学习推动的产业变革,强调教育领域需重点关注大规模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通过非线性算法构建预测模型,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在应用场景层面,David教授展示了三大实践方向:通过眼球追踪等智能技术捕捉课堂参与度数据,结合学业表现建立预警机制,实现精准化的学生关注与个性化干预;构建自适应学习平台,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动态调整课程难度,已在小初数学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开发自动化评估工具,实现大规模考试的快速阅卷与成绩分析,并借助数据可视化仪表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他特别指出,实施过程中需审慎应对数据隐私保护、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技术适配性以及数字鸿沟等核心挑战,始终强调“AI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手而非替代者”,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与伦理判断在智能教育时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大会还邀请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委会首批特聘专家就“AI背景下学校发展与教育教学领导力提升”“新时代班主任工作艺术与关键能力提升”“三新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与领导力提升”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专委会后续在广东省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方向提出了重要建议。
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徐纯作总结报告,重点提出了要坚持扎根实践,推动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未来的设计者”;坚持协同创新,联合高校、中小学、企业和社会组织构建“教研培用”一体化生态;坚持前瞻探索,聚焦未来课堂形态、跨学科教学等前沿领域。同时,她倡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做“有远见的教育者”,用未来的眼光设计今天的课堂;做“有温度的行动者”,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做“有担当的破局者”,直面教育痛点,勇于创新实践,共同为改变教育生态、书写时代教育答卷贡献力量。
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创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书记、副校长许国彬发表总结讲话。他强调,基础教育需紧跟AI时代步伐,专委会应勇立潮头,紧扣国家政策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他期待与会者携手推动广东基础教育在AI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广东方案。
二一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朋在现场表示,“作为一家深耕教育领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企业,二一教育始终将技术研发置于首位,紧密围绕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实际需求,致力于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未来,二一教育将依托专委会专家智库的强大优势,进一步深化服务,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图片: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