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踏上中考考场之前,学子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志愿填报,这是迈向高中学习新阶段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未来学习方向和成长路径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分配进一步优化,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在填报志愿前,不妨跟随《阳光中考》了解今年中考变化与热点,把握今年中考的政策和趋势,让中考“全局”了然于胸,填报才能更胸有成竹。
【变化】
优质高中持续“扩招”
今年,广州继续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扩招一批、试点一批”的策略,多措并举,多途并进,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学位供给增长将再提速。多个新学校、新校区首招高一新生,呈现持续“扩招”热潮,为考生提供更多优质高中学位。《2025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的数据显示,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90476个,较2024年80416个招生计划增加10060个招生计划,增幅为2.51%。其中公办增加5598个(含综合高中414个,含民办公费班498个),占新增学位的5.65%。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90476个计划中,普通高中公办计划68872个(含综合高中1514个),民办公费班1314个,合计70186个,占比77.57%;民办普高20290个(含905个中外合作办学,不含公费班),占比22.43%。其中,省、市属学校招生计划共12666个,占总招生计划的14.00%,较去年11423个招生计划增加1243个,增长率为10.88%,省市属学校都有扩招。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约有13.9万人报名中考,比去年增加1万人左右,学位扩招与人数增加数量大致相当。
自主招生特色班“上新”
今年共有56个校区开展自主招生,招生计划为2413个,相比2024年增加了345个名额。新增6所学校(校区)参与自主招生录取,包括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广州市真光中学(广钢校区)、广州市第七中学(桂花校区)、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江海校区)、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江府校区)。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新增的自主招生学校开设特色项目多涉及数理类和科技创新类培养。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知识城校区)开设的大学先修(人文)班、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开设的黄埔(三航)科创特色课程、广州市真光中学(广钢校区)的大成智慧课程实验项目、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江海校区)的“微信小程序·英才创新”实验班等。新增学校(校区)的录取最低控制线方面,除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江海校区)录取最低控制线为普高第三梯度控制线外,其余5所录取最低控制线均为普高第二梯度线。
新增7所名额分配招生学校(校区)
2025年广州市名额分配招生学校适用范围、名额分配计划比例50%、名额分配办法、名额分配报考资格、名额分配录取控制线设置办法、名额分配录取规则等均保持不变。全市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的考生共102785人,较去年增加10523人。全市共有名额分配招生学校79所、100个校区,名额分配总计划为27794个,较去年增加1763个,其中省市属普高名额分配招生学校计划为5162个,比去年增加565个,户籍生有更多机会通过名额分配入读优质公办高中。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进一步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名额分配扩容提质,新增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广州市真光中学(广钢校区)、广州市第七中学(桂花校区)、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江南新苑校区)、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江海校区)、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江府校区)等7所名额分配招生学校(校区)。
“中本贯通”试点可填报两个学校志愿
今年,广州首次探索“3+4”中本贯通,考生可在第一批次报考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培养改革试点(以下简称“中本贯通”)招生计划,可填报2个学校志愿,每校只有1个专业。该计划采用普通高中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统一投档录取,录取最低控制线为普通高中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
据介绍,中本贯通学制为7年,学生前3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单独编班,执行中职学校学籍、收费管理,各项考核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获得试点中职学校中职毕业证书;转段考核录取的“中本贯通班”学生进入对口本科高校试点专业学习4年,本科高校单独编班开展教育教学,执行高等学校学籍、收费标准,达到毕业条件和相关要求的,颁发试点本科高校相应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广州外国语学校首次在第三批次招生
2025年广州外国语学校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高中招生计划各360个。广州外国语学校在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未完成的剩余计划在第三批次招生,与同批次的其他学校同时投档录取,投档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00分及以上。广州外国语学校第三批次招生计划不少于50个。对考生来说,又多了一次报考广州外国语学校的机会。
外区生计划增加
今年有16所学校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其中黄埔区有7所,分别是广州实验中学、广州市玉岩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广州科学城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南沙区有4所,分别是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从化区有3所,分别是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州市从化区第五中学;增城区有2所,分别是广大附中增城实验中学、广州市增城区应元学校;其他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可将不超过1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
【不变】
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比例仍为10%
今年广州中考以中考分数降序排列在报考总人数10%位置(去尾取整)的考生成绩作为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以40分为间隔依次设定普通高中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普通高中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直至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比例设置与去年相同。
继续采用多梯度投档录取
2025年广州市名额分配招生学校适用范围、分配比例、分配办法、报考资格、录取控制线设置、录取规则等均保持不变。
广州市中考继续采用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统一投档录取(即多梯度投档录取)。各批次及类别计划按从前到后顺序进行投档录取。即先对第一批次的特长生计划、自主招生计划、外语和艺术类计划、港澳子弟班计划、中本贯通计划、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招生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再对第二批次计划、第三批次计划、第四批次的普通高中学校其他(剩余)招生计划和综合高中招生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然后对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中本贯通、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补录计划依序进行投档录取;最后对中职学校其他(剩余)招生计划进行投档录取。考生一旦被前面的志愿学校(不论公办高中、民办高中、综合高中、中职学校)录取,则不再参加后续志愿投档。
随迁子女与户籍生“并轨同步”投档录取
根据今年中考政策,省、市属和各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随迁子女计划为该校当年招生计划的8%至18%。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的具体比例由学校自行确定。在相关批次及类别计划投档时,随迁子女与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当随迁子女投档数已达到面向随迁子女招生最大计划数时,就不再投随迁子女。这种“并轨同步”的招生规则有利于维护招生秩序、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录取出现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有利于各区各校适度扩大招收随迁子女计划比例,更符合填报志愿和录取普遍预期。除此之外,华侨中学、培英中学(鹤洞校区)、邝维煜纪念中学(雅正校区)等三所学校共有600个公办港澳子弟班招生计划。
各区普高招生亮点
(一)越秀区:越秀区是全市今年唯一没有民办高中的区,5050个计划全部是公办性质,其中广州市第七中学(桂花校区)首年招高一新生。
(二)荔湾区:荔湾新增学位都是公办学位(含公费班20个),其中真光中学(广钢校区)首年招生。
(三)海珠区:海珠外国语学校江海校区和九十七中江南新苑校区首年招生,公办学位增加14.75%(含公费班)。
(四)天河区:天河外国语(智慧城校区)首年招生,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招生计划实现翻倍。
(五)白云区: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江府校区)和广州市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同和校区)首年招生。民办新增广州市华文高级中学首年招生,招收公费班。
(六)黄埔区:黄埔区7所学校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分别是广州实验中学、广州市玉岩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广州科学城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民办学校新增广州市明珠高级中学和广州市天健学校首年招生,两校都有公费班计划。
(七)花都区:今年开始有2所市属学校在花都办学,分别为六中和广雅,六中花都校区首年招收高一。民办普高新增广州市耀华学校。
(八)番禺区:番禺区是普高学位最多的区,今年新增两所民办普高,分别是广州市星执学校(含公费班)、广州市博萃德学校。
(九)南沙区:较2024年新增1198个学位,增幅全市最高,达24.30%。民办新增广州市新亚高级中学、广州市明贤实验高级中学首年招生。
(十)从化区:3所学校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分别是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州市从化区第五中学。
(十一)增城区:民办新增广州市华汇高级中学首年招生。该区新增招生计划1370个,其中公办学位360个、民办学位1010个。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陈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