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区生”“跨区生”有啥不同?达到学校最低分数一定会被录取?
“外区生”和“跨区生”有什么不同?成绩达到学校录取最低分数就一定能被录取吗?怎样填报志愿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中考临近,要查缺补漏的除了知识,还有这些你可能会忽略的志愿填报及录取规则。
问:“外区生”和“跨区生”有什么不同?
答:户籍生选择报考升学区以外区属普通高中外区招生计划的视作“外区生”。投档录取时,本区户籍生和外区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外区最大招生计划录满就不再录外区生。
具有广州市学籍与户籍,但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按户籍所在区升学的即“跨区生”。越秀、海珠、荔湾3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老三区”,不能办理跨区。跨区生的报考范围除名额分配批按学籍所在区报考外,其余批次均与其户籍所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举例:某2024年中考考生,学籍在越秀区、户籍在黄埔区,选择按户籍区黄埔区升学即为跨区生,第三批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市黄埔区开元学校可按本区生最低分数达到654分可录取,若未申请跨区,相同志愿按外区生计划最低分数达到662分方可录取;在第四批次,该考生办理跨区后可以报考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中学等黄埔区属公办高中,不可报考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等在第四批次招生的老三区的区属公办高中和综合高中。另外,如果该考生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无论其是否办理跨区,都只能按其学籍所在区越秀区填报名额分配批志愿。
问:越秀、海珠、荔湾三区的考生在升学范围方面要注意什么?
答:普通高中特长生、第三批次和第四批次招生时,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的考生同属一个招生区域“老三区”,户籍生和随迁子女均可报考三区内的区属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投档时不视作外区考生。越秀、海珠、荔湾的考生不能报考其他两区的区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和名额分配计划。
问:录取控制分数线和学校录取最低分数有何区别?
答:录取控制分数线(事前设定)是用于投档录取时做限制条件的分数线,在投档录取前就已规定或划定。比如,全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普通高中第N梯度投档控制线、学校名额分配录取最低控制线、学校特长生项目和自主招生的录取控制线。
学校录取最低分数(事后产生)是在投档录取时,按照投档录取规定,对填报某所招生学校的全体考生根据志愿、中考成绩完成投档后产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不是事先设定的。各学校往年录取最低分数详见“广州招考网—中考中招—历年分数”栏目。
问:填报民办高中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志愿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后续学习对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且根据相关要求,各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单独招生录取,单独进行学籍管理,学生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计划参加广东省普通高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须对照广东省高考报名条件,按要求准备户籍、学历、学籍等信息及其他报考资格材料。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随学校所在批次面向全市招生,所有考生均可填报,投档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须符合招生学校在《报考指南》公布的英语成绩要求。凡选择民办高中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志愿的考生,须注意普通高中班、民办高中公费班、民办高中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的区别,了解清楚办学模式和相关收费标准,对生涯规划、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考虑清楚后方可填报。考生一旦被录取,须按有关规定交费和注册报到,否则招生学校有权注销其录取资格,注销后不能参加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中本贯通、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的补录。
问:广州外国语学校第三批次怎样录取?
答:2025年广州外国语学校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高中招生计划各360个。广州外国语学校在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未完成的剩余计划在第三批次招生,与同批次的其他学校同时投档录取,投档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00分及以上。广州外国语学校第三批次招生计划不少于50个,当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未完成的剩余计划不足50个时,按50个计划投档录取;当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未完成的剩余计划大于50个时,按剩余计划投档录取。
问:成绩达到学校录取最低分数就一定能被录取吗?
答:不一定。在相关批次及类别计划的每一梯度投档时,若考生填报该校的志愿序号大于学校的末位录取考生志愿序号,即使达到学校录取最低分数也不能被录取。若有几个考生填报该校的志愿序号等于学校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且总分相同,则比较同分序号,按同分序号先后顺序录取。因此,即使考生达到学校录取最低分数,并不代表就一定能被录取,能否录取,取决于考生填报该校的志愿序号、同分序号先后及招生学校投档至该分数时的剩余招生计划数。可能出现考生虽达到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但由于填报该校的志愿序号大于学校的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或同分排序靠后而落选的情况。
问:成绩达到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否一定能被普通高中录取?
答:不一定。广州市实行省、市、区三级初中与普通高中办学机制,区域、城乡、校际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不够充分,中考成绩还存在差距。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划定须综合考虑招生计划数、计划区域分布、考生志愿填报以及考生成绩等因素,兼顾教育欠发达区考生入读普通高中需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人数多于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考生成绩达到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只表示考生具备参与普通高中投档的资格,但最终能否被普通高中录取与考生所在区及填报的志愿学校投档录取情况直接相关,各区的区属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各不相同。
问:怎样填报志愿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答:准确定位、合理预期、审慎选择、志愿有梯度、充分利用志愿容量。填报志愿和考试一样,保持平和的心态很重要。要慎重填好每个批次及类别计划的第一志愿,尽量充分利用间隔40分的多梯度投档录取规定和各批次最大志愿容量,以一定的分差拉开各志愿之间的梯度,要选定一个能够接受的“保底”学校,尽量增加被录取机会。要充分了解梯度投档规定,合理利用梯度控制线的“保护”功能,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填报面向全市招生的外区的区属普通高中。
问:被录取的新生要注意什么?
答:被录取的新生须严格按录取学校规定的时间,准时到学校注册报到。凡不按时注册报到的,由招生学校在录取系统注销其录取资格,不予保留学位。具体报到时间请登录中考服务平台查阅各校《新生注册报到须知》。
问:考生对录取结果有疑问怎么办?
答:录取期间,广州市招考办和各区招考办设立招生录取信访组,考生和家长如对录取工作和录取结果有疑问,可就近向市、区招考办和学校反映,这些单位将按有关政策和规定进行细致的解答。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