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第三批次是中考录取中招生计划数最多的批次,也是大多数考生被录取的批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广州市中考对录取规则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在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上有了显著提升。这意味着在第三批次录取中,学生的志愿满足度得到了提高,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在第三批次进入心仪学校。只要掌握并运用好录取规则,避开不合理的志愿填报做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好择校,相信你也可以在这个批次与“梦校”双向奔赴。
【招生计划】
多所公办高中设新校区招生
2025年第三批次招生学校包括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其他(剩余)招生计划;引入国家、省、市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普通高中学校,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的部分招生计划。
今年,中考第三批次招生总计划数约为27793个,比2024年增加1982个,增长7.68个百分点。其中,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不少于22441个,广州外国语学校首次纳入第三批次招生,将提供不少于50个计划。省、市属普通高中在第三批次的招生计划数不少于3390个,较去年大幅增加约455个,占该批次招生总计划的12.20%。省、市属普通高中,广州市第二中学在第三批次招生人数最多,达到337人,其次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为240人。
值得关注的是,有多所公办高中学校或校区“上新”,进一步扩充优质高中学位容量,考上“理想校”机会增大:其中,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招收120人、真光中学(广钢校区)招收127人、第九十七中学(江南新苑校区)招收110人、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江海校区)招收116人、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招收114人,招生计划数较多。
根据录取规则,前面批次部分招生计划未录满时,会下移到第三批次,因此该批次各校最终的招生计划数预计会有所增加。
报考时,考生要注意报考范围,例如:户籍生可报考省、市属示范性高中以及本区区属高中、外区示范性高中、经批准可面向外区招生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普通高中、民办高中;非户籍生可报考省市属示范性高中以及本区区属高中、民办高中;不符合资格的非户籍生可报考民办高中。
从2023年起,公办、民办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全部纳入中考平台,入读有关学校的国际部,也需参加中考,由中考平台进行招生录取。报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录取后不能参加后续志愿和批次的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批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原则上为普通高中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如学校(校区)上一年第三批次招生在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未完成本校(校区)招生计划,则录取最低控制线为普通高中第四梯度投档控制线。
以下是今年将调为第四梯度录取投档线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绩低于第三梯度投档线的考生可考虑报考,分别是番禺区的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花都区的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从化区的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增城区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
非户籍生录取难度加大
2025年中考第三批次总体录取规则变化不大,依旧遵循“所有学生梯度优先、相同梯度志愿优先、志愿相同分数优先”的原则,各位家长和考生在填写志愿时,需要关注今年学校学位数量的调整、新增学校及新增校区、学校的招生范围是否调整、外区生招生比例的调整、非户籍生招生比例的调整、近三年录取分数线(切记要区分本区录取分、外区录取分、非户籍生录取分、最低录取分和末位录取分的区别)的变化等相关信息。
卓越教育中考研究团队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表示,中考志愿填报户籍生和非户籍生同时投档,有可能出现非户籍生实际录取人数少于非户籍生招生计划上限,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连一名非户籍生都无法录取成功。因此在查看过往数据的时候,建议非户籍生在查询过往三年的录取数据时,可以对比户籍生最低分和非户籍生最低分,两者取较高的分数作为参考数据。例如:过往三年A学校的户籍生录取平均分数为680分,非户籍生录取平均分数为690分,则以690分作为A学校的录取参考数据,过往三年B学校的户籍生录取平均分数为680分,非户籍生录取平均分数为670分,则以680分作为B学校的录取分参考数据。而针对户籍生,在数据查询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以户籍生近三年录取数据作为参考即可。
【建议】
第一梯度线临界考生切忌盲目冲高
针对稳超第一梯度线的高分段学生,专家认为,可以在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第三批次都挑选前八或者区龙头当中的心仪学校作为第一志愿,毕竟在梯度保护的情况下,假如未能录取,也能被第二梯度的学校“兜住”。而在第一梯度线临界的学生,切忌盲目冲高,如果冲高就必须接受可能被低于考生水平的学校录取的风险。建议优先填写第一梯度线以下的区属学校,求稳为主,如果考生定要冲刺前八学校,可以考虑在第二、三志愿填写一中、育才等录取最低分数在第二梯度且志愿序号靠后的学校。
针对在第二、第三梯度的中分段学生,建议求稳为主,争取第一志愿能成功录取,因为在这个分数段学校的过往录取数据,主要都是在第一志愿录满,或者末尾志愿序号变化波动十分大,一旦第一志愿无法成功录上,且后续学校在第一志愿就录满了,后续第二、第三志愿都会存在一定风险。而且越秀、海珠、荔湾、天河过往基本上没有第四梯度的学校,所以中分段考生在合适自己分数段学校未能录取的情况下,有可能需要考虑距离相对较远的外区学校或者民办学校来作为保底学校。
对于普高线上下的考生,可以和家长共同商量,在第三批次能够挑选的学校非常少,可以考虑普高线上下的民办学校填在第一志愿,然后同时在第四批次继续填写普高线附近的学校作为第一至第六志愿,确保能够考上高中,关于老三区、天河、番禺、花都的考生,如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不希望填报民办高中的家长,可以考虑在第三批次合理留空后面的志愿,在第四批次填写综合高中。假若考生成绩距离普高线仍然有一定分差,预计中考超过普高线有较大难度的话,也可以在第一批次填写“中职三二分段”,但需要明确的是,一旦成功被录上,投档就会结束,后续所有高中的志愿都无法录取。
志愿填报不能只看去年数据
择校之前,考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范围,只有合理的定位才能让择校更准确。那么,考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大致判断自己的预估成绩范围呢?首先,可以根据一模、二模模拟考的成绩、近期学习状态以及学校排名了解自己大致处于哪个分数段,再定位自己可能会处于哪个录取梯度,在梯度内属于稳定或是踩线,随后与相应位置的学校一一对应进行择校。
然而,观察去年的录取分数表,可以发现录取分数相同的学校不少,例如越秀区的十六中(水荫校区)、十七中,番禺区的番禺实验、禺山高级中学等都在第三梯度线622分招生,应该如何区别这些学校的不同?专家表示,虽然录取分数相同,但可以根据末位考生录取志愿序号来大致判断在同一录取分数段上各校的“热门程度”,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择校,序号越小,可以理解为在相同分数段上热门程度越高。例如去年番禺区实验中学末位志愿序号为2,禺山高级中学末位志愿序号为6,虽然录取分数相同,但可以看出后者更适合进行志愿保底。
建议考生在志愿填报时要参考多方面的数据,不要只看2024年的结果。考生可以首先参考2024年的录取分数、末位考生分数、末位志愿号,大致排出自己预估合理的志愿顺序,随后,再往前对比各校在近三年的招生差异、热度变化,还可以看看近年各校的招生计划变化及其最低录取分数线的走势,便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一所学校的招生趋势,更多地排除因中考人数变化或中考政策调整而带来的影响。
第三批次 不同考生填报建议
高分段考生
(超第一梯度)
填报建议
第一志愿:与预估分数接近的学校
第二志愿:结合末位志愿序号和末位志愿考生分数填报同一梯队学校
第三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一梯度的学校
第四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一梯度的学校且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5-6
第五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二梯度的学校
第六志愿:示范高中保底且可接受的学校
中分段考生
(第二及第三梯度)
填报建议
第一志愿:与预估分数接近的学校
第二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一梯度或填同梯度线末位志愿序号靠后的学校
第三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一梯度的学校且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4-5
第四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二梯度的学校
第五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二梯度的学校且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5或6
第六志愿:填报预估可能会是下三梯度的学校
要提醒的是,填报志愿时也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升学区域的学校层次灵活处理。考生在对应的升学区域内,不一定每个梯队都能找到合适的高中学校填报,这时候也可以考虑外区学校。
特别提醒
1 中心城区(老三区+天河区)和周边区域填法略有不同:
(1)中心城区因为非示范性高中所剩无几,不能寄希望于在第四批次才保底,在第三批次就要做好保底工作。
(2)对于中心城区中分段生,在不考虑民办的情况,可以考虑报考其他区示范性高中。
(3)对于周边城区的中高分数段考生,如果本区没有合适梯度的学校,也可以考虑外区的优质高中填报。
2 受梯度控制线上志愿优先投档方式影响,分数越靠下的考生每个志愿之间的分差要拉得更大,因为分数在上面梯度的考生会优先投档录取。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