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中考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考生如何将自己调整至最佳状态积极迎接考试?在冲刺阶段,如何做才能实现高效备考、迅速提分?新快报邀请一线名师从中考命题方向、备考心态、备考策略等方面为考生支招,助力考生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语文:
合理规划,精准训练,总分优先
语文学科的复习备考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规划,确保总分最优”。具体来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梳理问题——整理出一两个月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一些问题是一个月内有望解决的,比如病句、默写等考点;还有一些问题涉及语文素养,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比如作文的语言是否生动传神。要果断放弃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火力解决好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最后的冲刺,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制订复习计划时,建议考生征求一下所在班级语文老师的意见,因为老师比较了解考生的学情,也比较了解中考,可以帮助修正一些计划上的偏颇,让复习计划更务实高效。
【高效备考】
按题型梳理答题要点,分板块制订提升计划
“积累与运用”部分
此部分以基础题为主,同学们可以通过训练尽量少丢分或者不丢分。
建议:这部分训练要选好资料,建议关注近几年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的题型,可以利用各区模拟题做适当训练。大部分中考复习资料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常考字,常见易错成语、语病等都做了归纳,可以作为复习的重要参考。古诗文的考点基本来自课内(或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建议在最后一两个月,每天复习1-2课古文的注解并默写1-2首古诗,让自己的古诗文一直处于活跃的记忆状态。
“阅读与鉴赏”部分
由古文阅读、古诗赏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四部分组成,是整个试卷的主体部分。
建议:此部分的答题原则是立足文本找答案,根据分值条理清晰地来答题。古文和古诗的复习建议考生们多翻翻书和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回忆老师课堂讲解的重难点,也可以参考老师发给大家的归类资料。
古诗文复习的过程会遇到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记忆混淆。建议同学们分专题进行归类复习,把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记忆。
非连续性文本文字稍长,建议第一次阅读要快速而专注,争取抓住整个文本的观点,对文本中出现的细节有印象。做选择题的时候要看清题干,回到文本中对比选项,排除错误答案。做问答题的时候要先梳理答案的层次,根据题目分值明确从几个角度去答题,再动笔。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散文和小说两类文体,建议备考的时候不要偏废。一般情况下,从内容概括、词句赏析、写法分析、形象归纳、推断想象、点评探究等方面考查,这也是老师日常课堂训练讲解的重点。每一种题目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有同学也称其为“套路”,但各位同学务必明确的是,所有的“套路”都是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解题思路。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才是正确解题的根本。
“写作”部分
最后一个月的写作训练,不是以多取胜,而是以作文升格为主。换句话说,你要想办法把日常写作的中等作文,升格为一篇优秀作文。近几年,广州中考作文满分50分,大部分同学在认真对待的前提下,可以拿到70%左右的分数。
建议:最后一个月考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三五篇近期写的作文由70%左右的分数(约35分),升格为90%左右的分数(约45分)。这10分的提升来自你对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全方位的设计与修改,这三五篇作文的提升也是对你写作思路的调整。如果在进入考场之前都没有写出过45分以上的作文,中考作文得高分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除此之外,考生还需要积累素材,可以按写作素材的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积累。比如,亲情友情类、个人成长类、民俗风情类等。每一个素材要写出具体的事例和可能涉及的作文主题,避免在考场上因为想不到写什么而浪费时间。
“名著阅读”附加题部分
名著阅读的复习建议同学们以目录为纲,回忆整本书内容。同时可以进行横向的专题整合,提升自己整本书的思维质量。
【提分锦囊】
适当进行限时训练
每年的中考考场都会出现少部分考生“答不完题”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考前一个月的复习中可以适当增加“限时训练”。如果有可能最好是每周一次整套试题的限时训练,完全按照中考的要求来进行。每次答题结束后,分析自己的得失,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果时间紧张,可以针对自己问题比较多的某一板块或者某一题型进行限时训练。
此外,千万不要因为中考在即就搞疲劳战术。适当做题,但不要陷入“题海战术”中,因为完善自己的学科思维才是整个备考的最终目的,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过度劳累会降低备考效率,影响备考信心。活跃的思维、专注的听课状态才能让复习事半功倍。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