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月15日,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双课程“一课两讲”高质量发展白云区现场会走进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现场人员共同观摩了白云区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一课两讲 ”成果展示,随后,学校进行了“一课两讲”经验分享,白云区推进“一课两讲 ”经验介绍,并开展了以“河涌治理现绿水”为主题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和劳动课例。该活动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承办,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等多个单位协办。
在“河涌治理现绿水”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中,共包括主题设计、方法指导、成果展示等课堂,从提出问题开始,一步一步探究河涌治理中有价值的、能研究的和可实践的内容,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思辨能力。
在“河涌治理现绿水”中学劳动课例中,先后展开了河涌微景观模型制作、河涌保护文创制作、河涌水质监测器及污水净化处理课堂,同学们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共同制作出河涌模型、文创产品、水质浊度监测器和污水过滤器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也在不断发现新的知识,如制作污水过滤器时,卵石、细砂、活性炭的用量如何影响过滤效果等问题,学生们积极探索,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提升了环保意识。
据介绍,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是白云区至善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充分发挥特色的统筹引领作用,将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精心打造了国防教育、家庭教育、劳动教育三大特色项目。在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凝炼出“至善教化”劳动模式,并将其上升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推动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力量。
为积极响应广州市教研院提出的综合实践、劳动“一课两讲”理念,落实《劳动》十课程计划,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从统筹引领、骨干带动共生、课程多元开发、资源整合联动、评价体系建构等五个方面发力建设,致力于让劳动与综合实践共融共生、协同发展。“劳动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从调查、走访到监测的实践中,我们做到以劳促行,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校长谭启鹏介绍说,学校制定了校本特色的教程,实行“三三制”教学模式,即每单元安排三节综合实践课和三节劳动课,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和相互补充。
课堂中,学生们踊跃参与,课堂后,学生们也学以致用,体验到更多学习的乐趣,“非常喜欢劳动课,让我们更有动力去主动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初中二年级的刘同学说,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也让他们意识到河涌治理的重要性,并为之行动起来;此外,他还在学校里学习了剪纸的小技巧,回家剪纸送给老人家时,大家都特别高兴。
此次“一课两讲”课堂以生动的内容和创新的教学形式,成功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主动学习知识,实现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的协同发展。未来,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将继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闭环管理,不断完善“双课程”育人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位于白云区棠景街辖内,棠景街始终高度重视辖区学校发展,在安全保障上,联合多方力量在上下学高峰维护秩序;定期排查校园消防、食品安全隐患。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方面,统筹多部门组建专班,校园周边重点管控,清理占道流摊、违停车辆,取缔无证摊位,净化经营环境。教育合作与支持上,联合开展“红棉老兵讲故事、国防教育、防欺凌、防溺水、心理健康、禁毒、反诈”等多主题宣教活动,共建“家校社大融合教育圈”关注心理健康;还协调资源助力学校建设,组织尊师重教活动,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接下来棠景街将持续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 通讯员 棠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