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中国是肝癌发病大国。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45.3%,死亡人数占47.1%。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表明,中国肝癌发病人数36.8万,死亡人数31.7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副主任医师胡捷表示,在我国,乙肝目前是肝癌主要危险因素。肝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中晚期才出现明显症状,导致难以早期发现。而中晚期肝癌通常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而钇-90树脂微球治疗作为一种内放射治疗,是肝癌治疗的新武器。
在中国,乙肝是目前肝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
“肝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胡捷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数据(1958-2018年)显示,5年存活患者数有7189人,小肝癌占70.5%;10年存活患者数2358人,小肝癌占69.0%。小肝癌(12518例)术后五年生存率为70.5%,大肝癌(8685例)术后五年生存率只有42.0%。由此可见,早期诊断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关键因素。
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乙肝和丙肝感染、黄曲霉素污染食物、年龄>40岁的男性、血吸虫病等导致的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糖尿病、肥胖、吸烟、药物性肝损伤,以及长期酗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非酒精脂肪性肝炎也是高危因素。
在中国,国家癌症医学中心数据显示,乙肝是肝癌主要危险因素。“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都是由肝硬化演变而来。”胡捷称。
肝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中晚期才出现明显症状,包括肝区疼痛、全身及消化道症状和肝大。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是肿瘤迅速生长,肝包膜牵拉导致的疼痛;全身及消化道症状没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晚期会出现贫血、黄疸、腹水及恶病质等。同时,肝脏增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
肝癌的诊断,首先要了解病史,包括有没有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感染、长期酗酒等危险因素,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腹胀、呕血黑便、右上象限、早饱感等。接着要进行诊断性的检查,包括验血和影像检查。
MDT综合治疗下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主要是MDT综合治疗。包括系统抗肿瘤治疗、放射治疗、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等。
胡捷介绍,手术肝切除术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彻底性和安全性。彻底性就是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无残留肿瘤;安全性就是保留足够体积且有功能的肝组织(具有良好血供和胆汁回流),以保证术后肝功能代偿,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肝功能失代偿、不适合手术切除及消融治疗的早中期肝癌患者。胡捷指出,国内标准(包括上海复旦标准、杭州标准等)均不同程度地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用范围,使我国更多的肝癌患者因肝移植手术受益,且并未明显降低术后总体生存率。符合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肝癌患者在等待供肝期间可以接受桥接治疗控制肿瘤进展,以防止患者失去肝移植机会。而通常用于治疗肝癌的姑息治疗方法都可以被用于桥接或者降期治疗,包括靶向免疫治疗、TACE、钇-90放射栓塞、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系统抗肿瘤治疗等。
尽管外科手术被认为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消融治疗,具有对肝功能影响少、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在一些早期肝癌患者中可以获得与手术切除相类似的疗效。胡捷指出,单个肿瘤且直径≤5cm,或2~3个肿瘤且最大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消融治疗可以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消融治疗。
常规介入治疗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前者通过化疗药物和栓塞物堵住肿瘤的供血动脉,饿死、毒死肿瘤,后者经肝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药,提高肝脏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毒死肿瘤,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放射治疗分为外放射治疗和内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是利用放疗设备产生的射线从体外对肿瘤照射;内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经机体管道或通过针道植入瘤体内,包括钇-90树脂微球疗法、碘-131单抗、放射性碘化油、碘-125粒子植入等。
“肝癌首诊时只有不到30%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胡捷介绍,系统抗肿瘤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此外还要结合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利胆治疗、支持对症治疗等。
钇-90树脂微球,肝癌治疗的新武器
近年来,一种肝癌治疗的新武器——钇-90树脂微球注射液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得到医患广泛关注。钇-90树脂微球注射液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是通过肝动脉导管介入方法,将数千万粒带有高能β辐射的钇-90树脂微球植入至肝脏肿瘤供血动脉内,从肿瘤内部实施辐射损伤。胡捷强调,该治疗无需考虑肿瘤基因表达谱和特征生物标志物,是对肝脏肿瘤的精准“核打击”。而且,钇-90治疗具有强效缩瘤、治疗门静脉癌栓、增大余肝、生活质量良好,“四位一体”精准打击大肝癌。
胡捷介绍,钇-90树脂微球治疗肝癌的流程主要包括患者评估、MDT会诊初步判断是否适合90Y治疗、介入模拟手术、正式实施钇-90树脂微球治疗、术后核素影像监测。
钇-90治疗+免疫治疗,可转化切除晚期肝癌。胡捷介绍了一例被诊断为低分化肝细胞癌的34岁男性。右肝肿瘤22cm×15cm,血清甲胎蛋白(AFP)达41609ng/mL,合并门静脉、肝右静脉、肝内下腔静脉癌栓,无肝外转移。第一次接受钇-90治疗后1周予以3周期的纳武利尤单抗治疗,AFP降到965ng/mL,第二次钇-90治疗后1周予以2周期的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观察到肝静脉、门静脉癌栓消退,肝左叶增大,AFP降为75ng/mL。2周后接受右肝扩大切除术,切缘阴性、无残存肿瘤,术后3天AFP降低至16ng/mL。
钇-90树脂微球可用于肝癌肝移植的桥接治疗。一位肝癌患者右叶肝肿瘤直径14.2cm,钇-90治疗2个月后,观察到肿瘤缩小;10个月后,病灶缩小到6.4cm。之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49个月后仍然存活且无复发。钇-90树脂微球还兼具“缩瘤降期+余肝增大”双重疗效。一位右叶肝肿瘤直径达13cm的患者,接受一次SIRT治疗6个月后,又从右肝动脉接受了一次SIRT治疗,观察到病变的血管减少,对侧肝叶肥大,患者在第一次钇-90治疗14个月后接受了右肝切除手术,24个月后仍然存活且无复发。
钇-90树脂微球降期转化治疗价值受到全球各大指南推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版)》均进行了推荐,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BCLC指南、欧洲肝病学会(EASL)肝细胞癌指南等均对钇-90治疗有相关推荐。相信在该技术引入国内后可以给广大病友带来福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