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月20日,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文化品牌项目“文化赋能——黄埔区图书馆、文化馆社会力量分馆(服务点)日常活动配送”开启新的篇章,首场活动选址位于知识城片区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主题智慧图书馆,以掐丝珐琅非遗工艺体验为载体,巧妙融合“520”特殊日期的文化意蕴。
活动聚焦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紧扣现代审美需求,吸引广大市民群众及企业职工积极参与,通过亲手制作珐琅艺术品,切身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魅力,有效推动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文化赋能: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主题智慧图书馆坐落于知识城广场园区,是广州首个知识产权主题图书馆,也是黄埔区图书馆知识产权分馆,作为知识城片区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其承担着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引领未来的重任。
“文化赋能”项目首场活动在此举办,与其宏伟愿景相得益彰,项目旨在通过文化软实力赋能知识城片区创新发展,以切实行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可持续的文化内驱力。
首场活动圆满举办,标志着新一期“文化赋能”项目将全面铺开,在知识城片区内,该项目将依托知识产权分馆、因阅里分馆、中新智慧园分馆、莲塘分馆、知祥分馆、迳下村服务点等多个图书馆、文化馆社会力量分馆为文化阵地,配送多场阅读推广、艺术普及和非遗传承等多类型文化体验活动,通过构建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以文化软实力赋能“百千万工程”战略实施效能提升。
全域共振: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路径
当天,位于黄埔区科学城片区的黄埔区图书馆金发科技分馆迎来正式开馆,分馆以“新材料产业+科创文化”为特色,致力服务园区科研人才及周边居民,黄埔区“图书馆之城”建设增添新成员。后续“文化赋能”项目将根据该分馆的需求,实施精准化高品质文化活动输送。
同属科学城片区的黄埔区图书馆香雪公寓服务点里正同步举行“文化赋能”项目活动,市民群众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将晒干的艾草叶精心制作成一个个饱含心意的艾草囊,通过手作实践深切感受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沉浸体验非遗魅力。
知识城与科学城的有机联动,拉开了“文化赋能”项目的帷幕,项目周期内,将面向覆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三城一岛”的61个图书馆、文化馆社会力量分馆,配送不少于280场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资源精准配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品牌增效:深入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依托社会力量分馆的全面覆盖,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力量分馆业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让建好的文化空间更具价值,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自2019年起创新开展“文化赋能——黄埔区图书馆、文化馆社会力量分馆(服务点)日常活动配送”项目,立足全区图书馆、文化馆分馆体系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聚焦打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通过构建“需求收集-精准配送-效能评估”全流程工作机制,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范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坚持需求导向型资源供给模式,建立阅读推广、艺术普及、非遗传承等服务模块,以订单式供给实现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经过六年持续实践,累计开展文化活动1200余场次,服务覆盖21.8万人次,群众满意度高达99%以上,有效激活基层文化阵地活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提质升级,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黄埔经验”。
接下来,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文化赋能”项目服务机制,持续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切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徐啸 陈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