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几天前还在嫌弃2%的三年定存利率太低,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还赶上了末班车,真香啊!”随着新一轮存款利率的调降,“存款降息了,普通人该怎么理财”的话题频频在社交平台上被提及,银行理财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业内分析认为,存款利率的调降将进一步引发“存款搬家”现象,理财市场的存款替代效应也将显著增强,尤其是短期限理财产品将成为主要的资金承接工具。
继六家国有大行、招商银行后,5月21日,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7家股份行都对存款利率作出调整。经过本轮调降后,1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均跌下“1”字头,中长期存款利率则低于1.5%。以工行的一年期存款为例,10万元的一年定存利率为0.95%,利息到手仅950元,平摊到每个月只有约79元。对此,有网友感慨:“想靠无风险的银行存款增加额外收入,真的是越来越难了。”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利率下调后,活期存款利率接近于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将进一步降低存款的吸引力,推动传统储蓄方式加快转变。为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投资者会降低储蓄比例,将更多资金投向理财、基金、股票等。其中,理财产品凭借其波动较小、收益稳健的特性,成为了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存款替代首选,存款“搬家”成为推动理财规模增长最重要的短期力量。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旬,银行理财总规模突破31万亿元,其中短期限产品规模增速更快。截至2025年4月末,理财机构最短持有期型理财产品3月内新发产品312只,月末存续产品共4597只,总规模约8.6万亿元。普益标准分析表示,整体来看,各理财公司对最短持有期产品的发行节奏逐步走向平缓,市场规模增长有序,产品稳健的投资运作风格和灵活的申赎操作规则可有效助力投资者实现资金稳健增值的目标。
记者走访中,有大行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受存款利率下行及股市回调影响,投资者更倾向于中低风险、流动性高的短期理财产品,“今年以来,短期高息理财产品比较受投资者的青睐。”
为了吸引投资者,不少银行密集推出短期高息理财产品。4月中旬,建信理财发布了一款风险等级为R2的最低7天持有美元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3.34%;平安理财一款最短持有期为7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5.41%。
业内分析认为,短期理财产品受青睐,关键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以及相对可控的风险,这与当前投资者对资金灵活性的追求高度契合。在利率不断下行的市场环境中,短期理财产品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避免因长期资金锁定而可能面临的收益损失。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