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5月21日,在“中国心脏健康日”来临之际,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公司雅培正式启动关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心陪伴”项目,旨在呼吁公众提高对心脏健康的关注,推动心血管全周期健康管理。今年,该项目聚焦“心脑同治”诊疗新趋势,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围绕疾病源头筛查与多学科协作诊疗展开深度研讨,倡导以系统性、一体化的诊疗思维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综合治疗,并推动防治体系升级。
偏头痛可能源自“心病”,专家提醒关注心脏“小孔”
一些常见的脑部疾病也可能源于心脏异常。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3亿人受到偏头痛的长期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长期头痛患者更容易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共病。
事实上,偏头痛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存在关联。“很多人在压力大、睡眠不好、女性生理期、喝酒后容易发生偏头痛,这些是诱因。”珠海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刘羽教授表示,偏头痛本质上讲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皮层的异常放电,其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卵圆孔未闭。数据显示,在卵圆孔未闭患者群体中,偏头痛的发生率约是正常人群的5倍。“卵圆孔未闭是由于婴儿时期本应自然闭合的心脏通道未能合上而产生的一种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常规体检也难以发现,所以常被忽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风华教授指出,实际上,20%~34%的成人会存在卵圆孔未闭。
刘羽表示,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偏头痛通常有先兆症状:最常见的是视觉症状,如看东西突然有模糊感或水波纹感或散光,还有头晕、偏侧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发作频率更高,头痛程度更重。
卵圆孔未闭可致偏头痛、脑卒中,微创介入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卵圆孔未闭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结构疾病。卵圆孔位于胎儿时期左右心房之间,用于通导母亲的脐静脉血用于胎儿发育,出生2个月后应该完全关闭,每四名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病。
珠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姜小飞教授指出,大多数卵圆孔未闭患者由于心脏内血液分流量小,不会出现明显症状,通常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如果经常出现头痛、头晕等现象,或有脑卒中病史,我们建议患者尽早去医院筛查卵圆孔未闭以便及时治疗。”他介绍,除了偏头痛,卵圆孔未闭病人,由于静脉系统的微小血栓可通过小孔进入到脑部,就会引发脑卒中。尤其是有卵圆孔未闭的飞行员、潜水员等特殊人群,巨大的气压变化更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发生了不明原因的卒中,我们都会去查一下患者是不是有卵圆孔未闭、房颤等心脏问题。”刘羽称。
丁风华建议,当出现不明原因头痛等症状时,建议通过心脏专科检查评估具体情况。首先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TCD)和右心声学造影来进行初步筛查,如有需要再通过经导管超声(TEE)进一步检查,对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进行进一步治疗。
干预治疗一般会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无需开胸,通过释放封堵器使卵圆孔关闭,最终达到治疗目的。介入封堵方式不仅具有创口小、用时短、恢复快的优势,而且可以使偏头痛症状显著改善,并大大降低脑梗等风险,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术后无需长期服药,不影响正常生活。“偏头痛如果发作太过频繁,比如一个月都在头痛中度过,导致无法上班、社交甚至正常睡觉,建议去做干预治疗。”刘羽表示。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提升“心脑同治”水平
卵圆孔未闭可引发偏头痛、心源性脑卒中、不明原因头晕、短暂性脑缺血等,且患有卵圆孔未闭或曾经发生过与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的患者,再次发生心源性卒中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接受神经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的评估以进行接下来的治疗。
“卵圆孔未闭患者心脏没有任何症状,症状在脑子,绝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看头痛、头晕或脑梗,找原因时才查到心脏方面的问题。”丁风华称,早年很多病人头痛总是治头痛或吃止痛药,就在神经内科治疗,多年都解决不了问题。随着神经内科、心内科医生对疾病的不断认识,目前的诊疗模式是病人因偏头痛或脑梗到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先查颅内病变,若排除是颅内血管的病变导致的脑卒,就会怀疑与卵圆孔未闭或房颤等心脏问题相关,在做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就转介到心内科治疗。
刘羽表示,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能够整合资源,提高复杂疾病诊疗能力,最终提升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也有助于减轻长期医疗负担。作为现代医学的全新发展方向,“心脑同治”是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新趋势,充分利用包括心脏病学和神经学在内的多学科方法追溯疾病源头,让更多心脏隐患在可控阶段得到精准治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