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番禺区市桥街德兴社区清河东路313号,一家名为“八迎潮味”汤粉店的小店门口,一张泛着暖意的宣传广告张贴在店门口醒目处:“如果您在广州暂时遇到困难手头不便的情况下,您可以来小店,告诉我们服务员,点一份‘八迎汤粉’我们不会收取您任何费用,希望您在将来您有能力的日子里,能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份无声的承诺,店主赖游龙已默默践行了一年多。
一碗粉的温度: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初心
谈及初衷,赖游龙的眼眶微微发红。早年打拼时,他也曾经历过囊中羞涩、举步维艰的日子,曾有好心人对其伸出援手,让他记住了这座城市的温度,这也成为了他创业后始终难忘的回忆。因此,如今他开起这家小店后,看到街头巷尾为生计奔波的身影,他决定把这份温暖延续下去,便在门口贴出“免费吃粉”的告示:“我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
一年多来,这份承诺化作“数十”碗“八迎汤粉”,温暖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医院外因病耗尽积蓄饥肠辘辘的患病女士手中热气氤氲的汤碗,外地来穗求职碰壁钱财耗尽的中年人漂泊的心……最让赖游龙难忘的,是去年寒冬那位背着褪色帆布包的中年男子——他局促地站在店门口反复确认海报内容,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七尺男儿竟红了眼眶。当对方执意要写下欠条以后还钱时,赖游龙只是摆摆手:“不用了兄弟,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您也搭把手就行。”
善意传递: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起初左邻右里以为这只是赖游龙昙花一现的营销手段,但日复一日的坚持让街坊们看到了真心,使这份善意在街巷间悄悄蔓延。有附近的居民常驻足欣赏这幅暖心广告,将其称为“城市里的灯塔”,更有食客会主动拍下照片,自发将小店故事发到亲朋好友的群,发文“这份温暖值得让全城知道”。
赖游龙坦言,如今免费吃粉的顾客并不多,有时一个月仅一两人,但他仍会每日精心准备食材,并不在意每月多出的粉钱,赖游龙说:“我不是大富翁,但只要小店开着,这碗‘八迎汤粉’就会一直煮下去。”
文/图:新快报记者谢源源 通讯员陈韵诗 罗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