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公布最新统计数据,三排镇迎来一份亮眼“成绩单”:10个行政村2024年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值超过40万元。其中,三排村以76万元位列第一,收入最低的行政村也达到了16.45万元,最低数据同比增长达9.67%。
2024年7月,广州市派驻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顺利实现轮换交接,第二批工作队接续奋斗,在巩固上一轮驻镇帮扶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开拓创新,在文旅、吨袋、油茶、特色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上全面推进“党建+产业帮扶”模式,推动三排镇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增收”。
活化利用闲置资源 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农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综合发展的关键举措。工作队充分利用三排镇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南岗村的千年瑶寨和“瑶家大院”、油岭村的“耍歌堂”和油岭古寨、山溪村的万山朝王云海花谷国际度假区和国家石漠公园、连水村的墩龙果场和研学基地等景区(项目)为重要抓手,积极为各文旅项目引荐投资方或合作伙伴,持续指导各项目运营人员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竭力发动后方单位和社会力量为项目引入客流,协助打造连南文旅精品,助力三排文旅产业不断发展。
南岗村是国家4A级景区千年瑶寨所在地,依托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旅游资源,当地村民早早吃上了“旅游饭”。在工作队的提议和帮扶下,南岗村成立强村公司鹰翔文旅公司,将村委的三栋老旧办公楼精心改造成瑶家大院,成为集食宿、文化交流、非遗展示、培训、会议服务于一体的瑶族文化旅游综合体。
今年1月22日,瑶家大院开始试运营,80间标准客房成为接待职工疗养、单位团建、会议培训、散客食宿的重要场所。工作队队员兼南岗村第一书记陆景介绍,南岗村2024年度村集体收入超过65万元,同比增长33.4%,“瑶家大院的试运营将进一步激发当地文旅产业潜力,工作队力争将南岗村打造成为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卓越村’。”
在连水村,工作队推动盘活闲置的福华中心学校校舍,吸引投资600多万元,将其建成集研学、国防军事教育、应急救助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瑶族文化特色的研学基地。工作队积极指导运营单位提前设计研学路线,共同开发研学课程,并为运营单位引荐本地合作单位,同时引荐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专业研学资源与运营单位合作,引入大湾区中小学生来连南开展特色研学活动。
研学基地负责人陈伟介绍,基地运营后能同时接待500名学生和100位成人规模的研学、培训或团建活动,能带动逾百位村民灵活务工,每年为连水村带来2万元集体收入,还能为三排镇带来15万元集体收入和当年销售额3%的浮动收入。
精准引入产业项目 实现“村村有分红”
多元化产业发展是产业振兴的关键。工作队充分结合三排镇产业资源禀赋和组团帮扶单位资源优势,精准引入并大力支持产业帮扶项目。
工作队利用组团单位的采购需求,由牵头单位广州环投集团向三排镇政府定向捐款近50万元购买生产设备,开设了乡村振兴车间吨袋厂。起初,由于经营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一线工人操作技能不熟等原因,吨袋厂出现供货不及时和产品质量等问题,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工作队聚焦“保稳定运营,促提质增效”,一方面积极组织吨袋厂的生产和经营人员去广州环投集团学习交流,解决生产工艺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加强走访指导,经常与经营负责人深入交流,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主动为吨袋厂“跑市场、拓业务”,竭尽全力促进吨袋特色产业发展。
通过工作队持续数月的努力,吨袋厂的生产经营情况逐步向好,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3月,吨袋厂已实现营业收入逾700万元,为近30个村民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为全镇所有行政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因为经营状况良好,2024年度参与分红的村集体由原定的3个增加至10个,实现了“村村有分红”,总共分红了17万元。”吨袋厂负责人说。
“产业+消费”联动帮扶 特色农业持续壮大
油茶是三排镇的重点产业,工作队大力支持万亩油茶产业建设,助力打造一期50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此外,工作队积极发动后方单位出钱出力,广州环保投资集团定向捐赠了10.13万元,共建三排村300亩油茶示范培育基地。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优势,多次组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科技特派员支庆庆教授团队到油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开展指导工作。
据工作队队长傅晓峰介绍,万亩油茶产业项目一期丰产后,每年能给三排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6万元,可为当地村民提供200个灵活就业岗位。
“我们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瑶山梨特别甜脆爽口,而且我们的梨是纯有机种植,不打农药,绿色健康。”这是百斤洞村党总支书记唐秀芳每次见到游客都乐此不疲的推荐语。百斤洞村位于海拔约700米的高寒山区,是三排镇最偏远的、经济最薄弱的行政村,瑶山梨是该村的“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在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广州环投集团定向捐赠15.6万元支持“瑶山梨”特色产业发展。
唐秀芳介绍,瑶山梨果园项目为村里上百个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村集体带来每年3万元的固定收入和当年销售额5%的浮动收入。在她看来,这不仅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更激发了大家的内生动力。
销路畅通才能产业兴旺,工作队积极发动后方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消费帮扶。据统计,2024年,工作队发动后方单位和社会力量采购鹰嘴桃、瑶山梨、高山有机丝苗米、高山茶油、瑶山腐竹、食堂用大米等农副产品逾210万元,通过消费帮扶带动脱贫群众超过1000人稳定增收。
傅晓峰表示,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工作队将继续锚定“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增加村民收入”的“双增收”目标,聚焦特色产业振兴,促进三排镇农文旅康融合发展,争取早日实现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的目标,助力三排镇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邓兰萍
校对:池翠萍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