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清远英德市黄花镇地处英西峰林走廊核心区,是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近年来,黄花镇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锚定“山水风光特色镇”目标,通过“风貌塑形、产业夯基”双路径,全力推动生态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2024年全镇旅客接待人数约124万人,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农文旅融合效益显著。
风貌提升塑形铸魂,绘就“山水画卷”新底色
英西峰林是黄花镇最宝贵的财富,优良的人居环境与独特的景观风貌是吸引人流、集聚产业的“梧桐树”。黄花镇下足“绣花功夫”,系统推进英西峰林示范带风貌提升。
今年以来,黄花镇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六乱”整治,在英西峰林示范带拆除违建、破旧泥砖房及危房共111栋,拆除违规设置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和招牌221处,整治“六乱”715处,“三线”整治约2.9公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黄花镇争取多方资源,聚焦改善通往峰林核心区的交通条件,全力推进道路修复提升工程。累计完成X366线、S382线及乡村道路路面黑底化提升改造14.4公里。接下来,将持续推进主干道及重要路段剩余约7.37公里道路黑底化提升。
黄花镇抓住英西峰林示范带建设契机,扎实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组织镇村干部下沉一线宣讲动员,通过示范户带动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全镇累计完成789栋农房风貌提升,突出岭南乡村特色风貌。
今年以来,黄花镇全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发动党员群众、“两代表一委员”、乡贤和返乡大学生等2000余人次参与植树活动,累计种植秋枫、黄花风铃木、细叶紫薇等乔木16688株,各类资金投入合计约143万元。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激活“美丽经济”新动能
风貌是“形”,产业是“魂”。黄花镇依托独特的峰林地貌、生态资源和日益改善的环境,精准定位,大力发展以峰林体验为核心的农文康旅产业。
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黄花镇重点发展麻竹笋、茶叶等产业,稳定粮食生产,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品牌化、体验化方向发展。2024年全镇麻竹笋种植面积达2.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6757亩。
立足资源禀赋,黄花镇成功引入云栖陌野、野渡·满舍、潜舍、云端丽境等多个优质产业项目,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形成茶壶山周边农文旅(民宿为主)项目组团片区。据统计,目前全镇拥有酒店民宿122家(含中高端9家),预计2025年将新增6家中高端民宿项目。
黄花镇着力推动“旅游+农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如德高信T3有机茶园开发特色“茶宴”、手工制茶体验、植物拓染等沉浸式研学品牌项目,年接待学生及亲子游客超5万人次,实现农旅文教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
黄花镇还积极发展低空经济(乐天游热气球基地、滑翔伞飞行营地)和户外运动(环广东骑行嘉年华英西峰林站、黄花镇自然攀岩节),成功塑造黄花户外活动品牌,推动游客“流量”变“留量”。
机制创新协同发力,筑牢发展保障根基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立足“山水风光类特色镇”发展定位,黄花镇科学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明确风貌管控标准与产业发展路径,确保建设有章可循。
黄花镇探索实践“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帮扶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四个一点”多元筹资共建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激发释放镇村发展活力潜能。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引导村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并实现获益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黄花镇常态化开展“英州夜谈”活动,聚焦“三清三拆”阻力、闲置资源盘活、资金筹集使用等核心难题,广泛听取民意、宣传政策、凝聚共识。今年以来,镇领导带队下沉村组、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夜话”94次,收集并有效处理群众意见建议140多条,成功助力城下旧小学及周边闲置土地盘活发展文旅项目、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共同推动风貌提升与产业发展。
以风貌之“美”吸引人、留住人,以产业之“实”富裕人、成就人。未来,黄花镇将继续深化“风貌塑形、产业夯基”双路径,不断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打造英西风貌示范带,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鲜活经验。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林冬萍 成子瑛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