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桂中大地的十万群山环抱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这所山城县中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蜕变。2022年以来,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启动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将希望的春风吹进忻城,一批批来自广东茂名的优秀教育人才,怀揣先进理念、丰富经验和满腔热忱,踏上这片热土,为学校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能。
精管理:建章立制促效能跃升
作为忻城县重点高中,忻城县高级中学曾因地处山区、条件受限,长期面临优秀师生流失、发展前景受阻、教学质量提升艰难、升学竞争处于劣势的困境。通过教育“组团式”帮扶,推动管理效能的提质、师资队伍的专业成长、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及硬件设施的显著改善、校园文化的欣欣向荣,学校各项事业均实现跨越式进步。
2024年8月,第二批教育“组团式”帮扶团队接过接力棒。履新伊始,校长杜兆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身心投入工作,深入校园各个角落,广泛与师生交流,全面把脉校情。针对发现的短板,迅速优化领导班子,由帮扶团队成员周健兼任办公室主任,并着手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一年间,学校办公室精心修订完成《忻城县高级中学规章制度汇编》,涵盖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学生教育等139则规定,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建立并严格落实每周行政例会制度,促进部门高效协同;推行班主任周例会制度,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助力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显著提升了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营造了更优的学习生活环境。
强师资:双轮驱动育教学新军
面对广西“三新”改革背景下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满堂灌”模式的问题,杜兆年精准施策,任命帮扶团队成员何明鉴担任科研处副主任、吴博恂担任数学学科组长,采取“外部输血”与“自身造血”双轮驱动推进教学改革。
一方面,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深化与广东茂名高州中学、信宜中学、化州一中的教育联盟合作;组织骨干教师赴广东佛山、茂名及广西先进县市交流学习,拓宽视野;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友芳、山西省课改名校忻州一中特级教师吕羡平等名家来校讲学,传递前沿理念与方法,为改革注入源头活水。
另一方面,着力激发内生动力:精心打造“青蓝工程”公开展示课平台,通过党员示范课、帮扶团队优质课、新教师展示课等形式,促进教学创新与方法碰撞,让年轻教师发出“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的由衷感叹。
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有效带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24年,学校新增正高级教师2名、副高级教师9名;在当年忻城县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35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8人),代表县参加市级比赛均获佳绩。
教师教学水平的跃升,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一年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蓬勃开展:运动会上奋力拼搏的身影、元旦晚会中精彩纷呈的才艺展示、歌唱朗诵比赛里饱含激情的演绎,无不展现着青春的活力与风采。课后,各类社团活动如火如荼,运动场、活动区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整个校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聚资源:粤桂合力筑发展根基
办学硬件的改善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帮扶团队积极争取粤桂帮扶工作组及东部慈善资金支持,成功引入资金230万元,精准投入关键领域。曾经失修的足球场塑胶跑道于2024年底焕然一新,为师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宿舍教学楼加装防护网,为师生安全筑牢屏障;配备教学一体机,有力助推了智慧校园建设;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有效激励了师生奋发进取。这些硬件条件的显著提升,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跃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辛勤耕耘终获硕果。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高考中,忻城县高级中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特控线(一本)上线98人,较去年增长6.5%,上线率达8.77%;本科上线人数达810人,较去年猛增13.3%,上线率跃升至72.5%;物理类最高分599分、历史类最高分551分,彰显了学科尖峰的突破潜力。这一亮眼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中表现突出,使学校成为忻城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
辉煌的背后,是教育“组团式”帮扶团队一年来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倾注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如今的忻城县高级中学,正昂首阔步迈向更高的目标,其焕发的耀眼光芒,不仅照亮了山区学子的求知之路,更为他们铺就了通往广阔未来的希望之桥,成为粤桂教育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周健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