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日前,“湾区粤韵颂全运”第十六届广东音乐邀请赛启动仪式音乐会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指导,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广州管乐学会主办,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承办,旨在以岭南乐韵诠释体育精神,用音乐点燃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激情与梦想,展现文化交融与湾区风采。活动吸引了行业内名家、广东音乐爱好者及媒体代表参与,共同见证了这场融合体育与艺术的跨界盛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悠久的非遗类音乐赛事,广东音乐邀请赛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5届,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的全球爱好者参与。本届赛事以“湾区粤韵颂全运”为主题,通过传统与现代音乐的交织,为“十五运”预热,以艺术赋能体育,打造闪亮文化名片。
音乐会由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广东音乐委员会、广州管乐学会担纲演奏,邀请了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音乐非遗传承人陈芳毅,高胡演奏家余乐夫,北京广东音乐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乐,广州管乐学会宋维佳、郭铮、王匡一、周宁、蔡宇、孙明浩等音乐名家参演。音乐会节目设计分为传统粤乐、西洋管乐与创新融合,分别表演了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传统作品《柳浪闻莺》《百花亭闹酒》《惊涛》和管乐经典作品《奏鸣曲》《安妮·劳莉》及近年来新创作的广东音乐作品《新彩云追月》等。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瑾代表主办方致辞,并宣布广东邀请赛启动。
广东音乐邀请赛坚持“守正、创新、传承”理念,通过广东音乐、西洋管乐等演奏形式,在青少年中推广广东音乐,在广大市民心中播撒下民族音乐的种子,极大地推动了广东音乐的普及,提高了本地区乐团的创作和演奏水平。历经15届的积淀雕琢,今年第十六届广东音乐邀请赛启程再出发,在赛事机制、办赛模式上亮点纷呈。
据了解,本次大赛分为“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其中预赛形式为“提交乐团演奏视频”(时长不超过12分钟),曲目要求1-2首内容积极健康,提倡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一首含广东音乐元素。本阶段将于11月15日截稿。
而“决赛阶段”则分为“国乐团队决赛”(参赛人数:5人及以上)和“管弦乐团队决赛”(参赛人数:24人及以上)。“国乐团队决赛”的曲目要求自选1首,总时间 6 分钟以内;“管弦乐团队决赛”曲目自选1首,总时间 6 分钟以内。
本届广东音乐邀请赛期间,将同步推出“广东音乐”普及讲座、“新作品创作评比”及“颁奖音乐会”等系列推广活动,形成人才培育、普及推广、科学研究与创作转化协同发力的“组合拳”。赛事已初步构建起“前端培育、中端竞赛、后端转化”的全流程培养体系。依托大赛平台,广东音乐以多元形式走进校园与社区,覆盖不同年龄层受众,有效提升区域演奏水平,为广东音乐这一非遗乐种的持续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优秀作品是乐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届赛事着力推广广东音乐新作,特别委约吴颂今、梁军、罗中允等著名作曲家,创作了《小蛮腰》《欢乐永庆坊》《湾区长虹》等多部融合广府韵味的民乐、管乐作品。这些作品按难度分级,无偿供参赛队伍选用,既能精准适配不同组别的演奏需求,又能充分展现选手的技艺水平与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推动湾区“国潮”音乐风尚的生力军。
秉承“合作办赛”理念,本届赛事吸引了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音乐曲艺团、清华附中湾区学校等众多专业院团单位联合承办。赛事采用“线上(复赛)+线下(决赛)”融合竞演模式,预计将吸引海内外逾百支民乐、管乐团队汇聚决赛现场。这一创新平台,高效促成了“伯乐”识才与“千里马”竞技的双向奔赴,深度激发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活力。
进一步详情可留意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公众号。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