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伟玲
广西富川富阳镇卫生院
派出单位:广东四会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晴
护士小黄熟练地为一位瑶族阿婆完成“一针见血”的穿刺,老人家用方言连声道谢。谁能想到,三个月前初我到此地时,走进卫生院的输液室,听到的是患者因反复穿刺失败而无奈叹气。如今,输液室的墙上挂着双语健康卡片和规范流程图,这片“健康战场”已变得井然有序,我仿佛看到输液架下悄然生长出一棵“生命之树”——它的根须是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枝叶是患者舒展的笑颜。
从富阳镇卫生院住院部的窗户向外看,远处瑶山的云雾正缓缓散去,今天又是一个好晴天。
输液室:让规范“扎根”
“刘护士,快来!3床阿公的针又肿了!”初到科室时,这样的呼喊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富川的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加上护理人力紧张,输液穿刺失败率居高不下。 我带着团队重新梳理流程:从查对制度到无菌操作,再到老年血管保护技巧。
最让我自豪的是,我们创新制作了普通话与瑶语双语对照的输液注意事项卡片,图文并茂地解释药物作用。一位总爱偷偷调快滴速的瑶族大爷,如今每次输液都会指着卡片念叨:“慢慢滴,心脏不跳快!”
理疗室:让技术“抽芽”
下乡义诊时,盘阿婆拉着我的手说:“姑娘,我这条腿疼了十年,膏药贴了半箩筐都不管用!”我帮她做了中频理疗,半小时后,她竟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临走前还非要给我塞两个自家种的芋头。
卫生院的中医理疗室从此热闹起来,我们推广的中频治疗和穴位贴敷技术,累计服务了150多人次。最难忘的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的果农赵大哥,经过理疗后硬是扛了一筐枇杷到科室:“甜不甜?甜就多扎两针!”
传帮带:绿荫终“成林”
“刘老师,您看我这样固定针头对吗?”护士小莫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能独立处理静脉炎应急事件。临别前,科室全员通过了急救考核,线上会诊群也建了起来,将持续为富川同事提供技术咨询,形成帮扶长效机制。
回程车上,翻看手机里存满的病例笔记和患者笑脸,忽然想起那位总叫我“广东阿妹”的瑶族阿婆说的话:“你们来一趟,山里的病痛就少一截。”是啊,乡村振兴的“绿意”,不正是由这些点滴的健康守护汇聚而成的吗!
校对:马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