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真是比你爸妈都关心你的钱袋子!”7月3日下午,在广州“法商融合大讲堂”惠企法律培训暨“E法穗成——网络法治广州行”活动现场,天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林宜生一句幽默的话语,让会场爆发出一阵笑声和掌声。
当天的讲座可谓干货叠出。主办方请来了广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姜垒,以及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邓丹云,为120余家互联网企业授课。四个小时里,他们围绕互联网企业遇到的法律难点和痛点不吝支招;企业代表积极回应,频频提问。
相比起5月份所举办的第一期讲座,本次讲座所联动的部门与企业都大幅增加,所讲内容都来自实际办案经验,更接地气。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开课前,主办方就通过问卷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以此设计课程内容。
这场法商融合大讲堂,可以看出广州致力于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诚意,也释放一个信号:在企业经营面临复杂法律风险的当下,除了情商和智商,“法商”也是企业生存的刚需。
企业现场求助
民警和政法委副书记接力答疑
“公司在多家银行的账户均被冻结,我们该如何通过通用法律手段维权?”在讲座现场,一位企业代表向讲课专家姜垒反映他们所遇到的法律困境——
“我们公司主营互联网软件,提供付费会员服务,用户通过付款二维码在线付费。近一年来,多次有诈骗团伙利用我们的支付二维码实施诈骗试探。他们在小额投资返利骗局中,先用我们的二维码测试被害人‘忠诚度’,到大额投资时再换成自己的。我们报案后,公司收款银行卡却被列为涉案账户并直接冻结,全程未通知我们。向银行申诉时,银行仅表示‘执行命令’,几乎不提供任何案件信息。如今,公司多家银行的账户均被冻结,我们该如何通过通用法律手段维权?”
“近期确实存在诈骗团伙利用合法企业的支付二维码进行诈骗试探的情况。”听完企业代表的困扰,姜垒现场进行了详细解答。“当被害人报案后,涉案资金流经的银行账户,包括贵公司被利用的收款账户,都会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这是打击犯罪、追赃挽损的必要措施。”
姜垒提醒,如果银行系统监测到企业的账户频繁接收来自涉诈高风险账户,比如被标记的电信诈骗一级卡的资金,或者有异常交易模式,为了防止企业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银行或反诈系统可能会临时采取保护性止付或冻结。针对这类冻结和解冻的难题,姜垒向企业代表推荐了一个名为“阳光冻结”的系统,直接在“粤省事”小程序内就可以搜索找到,并可以直接在系统内进行账户申诉。
“‘阳光冻结’平台就是专门解决企业遇到的这类合法账户被冻结后查询难、申诉难的问题而主推的官方渠道。我们非常鼓励受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通过这个正规、透明的途径来维权和解决问题。”在场的许多企业代表都纷纷拿出手机,开始登录“粤省事”。
现场企业代表继续追问:“‘阳光冻结’系统能否查询外省冻结情况?我们企业账户已被冻结超一个月,找银行解决却毫无结果,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做个补充。”一直在认真听课的天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林宜生,也加入了“群聊”。
“您刚才所说的冻结,其实应该是前期出现被诈骗嫌疑的止付行为。止付有两种,一种是保护性止付,这种是针对受害人的。另外一种止付就是当你是嫌疑对象的时候,48小时后公安部门或是银行仍然怀疑你有嫌疑,可能转化为冻结。”林宜生说。
“如果是保护性止付的话,大家一定要及时接听96110的来电。很多人一旦被‘洗脑’怎么劝都不相信,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延长止付或是冻结时间,公安机关真是比你爸妈都关心你的钱袋子。”说到此处,现场响起了笑声与掌声,林宜生接着说,“如果银行未能解决问题,企业可前往属地反诈中心咨询。区级反诈中心有权限查询相关数据,虽个人诈骗案件受理量较大,但企业案件也同样会得到重视。”
著作权纠纷状况复杂
法官提供四步解题方法
法官邓丹云所讲的有关网络著作权纠纷重点问题略显深奥,现场许多企业代表一边听一边记录,并在互动环节进行追问。
一位来自游戏行业的企业代表针对“游戏中加盖水印不能被视作署名”的情况举手请教。
“水印不能作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是指不能只靠这个水印进行单一的署名,要结合其他的证据,共同来认定你就是这个创作者。”邓丹云解释,“因为作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网络作品的署名方式是不同的,文字作品可以直接署作者名,但游戏无法这样。游戏作品的素材较多,一般是会在游戏结尾列明贡献名单,声明权属。涉及到具体案例,不管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署名,都需要提供作品的底稿原图和其他的证据作为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邓丹云坦言,在实际办案过程中,网络著作权纠纷情况多变,且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众多复杂形态。如何破题?她从法官的办案角度,为企业提供了四步解题法。
“一个涉及网络著作权的案子到了法院,我们首先需要审查的就是它是不是构成作品,构成什么类型的作品;第二个,就是它如果构成作品,那它的原告有没有权属;第三个,如果说原告有权属,那么被告是不是构成侵权?如果被告构成侵权,我们可能还会审查他是否有合理使用或者是法律授权等情形;第四个,就是被告如果构成侵权,那他到底该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记者手记
以“法商逻辑”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企业经营面临复杂法律风险的当下,“法商融合大讲堂”惠企法律培训暨“E法穗成——网络法治广州行”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此次活动不仅展现出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与行动,其中所蕴含的“法商逻辑”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授课专家从理论专家变为实战专家。比如姜垒警官,是广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和市公安局人才部的法制专家,以及广州市的公职律师。他长期从事刑事案件审核工作,对刑事案件的定性、取证、办理程序有丰富的经验,也曾办理一系列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邓丹云法官,是广州互联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综合审判二庭庭长,其经办的多起案件不仅入选为省十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例、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等,更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累计五万余件,还促成了一些知名企业电商平台之间的境外纠纷的和解。
这些来自执法办案一线的专家,摒弃枯燥的理论说教,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能将晦涩的法律知识,转化为企业可操作的风险防控指南。
对于企业而言,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中,“法商”已成为比“情商”更重要的生存刚需。互联网行业创新速度快、业务模式多样,企业面临的著作权侵权、网络犯罪合规等法律风险层出不穷。官方强调企业需养成守法合规经营理念、建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将“法商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助力企业从被动应对法律纠纷转向主动防控风险,为企业稳健发展筑牢法律根基。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广州举办此次活动,充分展现出对企业的真诚态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营商环境是城市吸引投资、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广州通过“法商融合大讲堂”,将理论转化为实战,以“法商”助力企业发展,不仅解决了企业实际难题,更树立起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期待广州能持续深化此类创新实践,以法治之力推动企业蓬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琼 实习生 马翊然/文
通讯员 广正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