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会带地市,广清起新篇。
2021年7月,广州130名援派干部肩负重托,奔赴清远24个镇,投身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2024年7月,广州新一轮98名援派干部接力前行,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清远走深走实。几年来,广州援派干部,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劲、敢于突破创新的闯劲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与清远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奏响了一曲和美乡村协奏曲。今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新快报特推出“广清驻镇帮镇扶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快报讯 “果挂得不错,预计7月底就能收成了。”在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今年试种的两亩黄金百香果基地里,下坪村党总支书记马亚鹏开心地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是强村公司与农户合作,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的新举措。
新快报记者日前深入走访了解到,在广州市乡村振兴驻小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小江镇工作队”)的帮扶下,下坪村通过发展红色教育+乡村旅游、成立强村公司、设立慈善基金、开展乡村建设等系列举措,成功闯出一条党建强、产业旺、文化兴、村民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从深挖红色资源入手,破局增收
2021年之前,下坪村正处于发展蓄力阶段,各项事业推进面临一定挑战。当时的马亚鹏书记虽满怀干事热情,却因缺乏有力抓手而时常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如今的马亚鹏自信且脸上常带着笑容。这一切,都离不开驻小江镇工作队这几年的帮扶。
下坪村是边远革命老区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生态资源丰富:现有阳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下坪支部、阳山人民武装起义誓师地旧址——羊仔墩晒谷地、阳山人民武装起义红色文化园等“红色地标”。2019年,下坪村被评为清远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驻小江镇工作队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委老干部局、广州金控集团、广州轻工集团派出帮扶干部组成。工作队从深挖红色资源潜力开始,以红色教育作为引擎,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下坪村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在广清对口帮扶协作项目资金和增城对口帮扶协作资金共同支持下建设而成,新快报记者在基地展厅看到,这里不但有图文并茂的介绍,而且还有“重走红色革命路VR”的新体验,戴着VR眼镜,踩着脚踏板,游客就能听讲解,“重走”当年革命先辈在下坪走过的路。
驻小江镇工作队队长刘贞元介绍,2022年中组部确定下坪村为推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队抓住机会加强统筹协作,做好牵头协调,引导下坪村大力发展红色教育,相继建立清远市委党校下坪现场教学点、广州市老干部党校红色研学基地,持续举办广州市流动党员、广州市离退休干部、广州金控集团等红色研学培训班。
“从2023年第一期开始,下坪村至今已举办了16期培训班,最近又要举办新的培训班。”驻小江镇工作队队员兼驻下坪村第一书记聂扬信告诉记者,下坪村通过组织红色培训、接待研学干部,不但获得了红色教育培训收入,而且带动了大量农特产品的销售,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成立强村公司,走好“经营”路
当地农特产品受到青睐,让驻小江镇工作队看到了发展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的乡村经营能力,2024年1月,驻小江镇工作队专门组织包括马亚鹏在内的16名镇村骨干人才赴河南省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重点围绕乡村运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头雁”作用等内容进行培训。
去年8月,在驻小江镇工作队的推动下,下坪村率先成立了小江镇第一个强村公司——阳山县杏福韵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杏福韵公司”),并开发了“红韵下坪”小程序,线上线下,立足下坪,辐射售卖阳山乃至整个清远的农特产品。
阳山小江卤香牛杂、阳山鸡、麻竹脆笋、霸王花、英德红茶…… 走进强村公司的线下售卖店,打开“红韵下坪”小程序,农特产品琳琅满目。这些“下坪手信”种类丰富、价格亲民,深受游客和消费者的喜爱。
人气聚起来,消费旺起来,经济活起来,各种新鲜果蔬和农特产品也因为乡村旅游的火热而热销。马亚鹏介绍说,研学教育+强村公司,大大激活了村集体经济,2023年以来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和教育培训额近5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
为探索新增收渠道,今年,在驻小江镇工作队的指导下,下坪村与农户合作,开辟了两亩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由强村公司负责出种苗和肥料,农户进行日常管护,收成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公司拿出一定利润捐入慈善基金,支持小江镇乡村全面振兴。“这种百香果很甜,以前培训班的学员很喜欢,一买就好几箱。”作为强村公司的负责人之一,马亚鹏说,对于基地百香果的销售,公司很有信心。“平台公司+慈善基金+农户”这种联农带农模式试验成功后,下一步考虑将扩大规模,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和农户的增收途径。
修河道酝酿建民宿,谋划新发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红色讲解员、农村职业经理人等新名词,让下坪村的“两委”干部开阔了视野。为了让专业人才在下坪村扎根,下坪村积极探索合理的待遇激励机制,用诚意和保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活力。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驻小江镇工作队的指导下,杏福韵公司建立“基本报酬+绩效奖励”的保障机制,将村干部纳入乡村产业发展体系,既提升其服务群众能力,又大大提升了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随着红色教育和研学活动的蓬勃开展,下坪村的人气日益兴旺。工作队和村“两委”敏锐地察觉到,当前住宿配套设施还有提升空间,若能完善,将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让“学、游、吃、住”深度融合。
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下坪村这几年在持续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激励奖补资金100万元的支持下,原来杂乱的河道修整成了美丽河道和亲水平台,为生态下坪增添了一个网红打卡点,也为进一步开发休闲文旅乡村游打下基础。
成立慈善基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在下坪村走访的过程中,一块“广州市慈善会阳山县乡村振兴慈善基金”牌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驻小江镇工作队牵头发起的阳山县首个乡村振兴慈善基金。刘贞元介绍说,该基金2023年底成立,2024年开始募集资金,目前已收到社会各界善款超过100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捐款,以及每年“6·30”组团单位捐款等,他本人帮扶三年来也以个人名义捐助了2万多元支持壮大基金。“它就像蓄水池一样,细水长流、积少成多”。
慈善基金由工作队和镇党委兼管,刚开始从下坪村发起,面向辐射整个镇使用,今年驻小江镇工作队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阳山县工作队联合,将其使用范围覆盖到整个阳山县,还带动阳山县成立“阳山县慈善会乡村振兴慈善基金”,用于解决民生困难,帮助存在实际困难但政策一时又覆盖不到的群体。
2024年4月20日,阳山多地遭遇洪涝灾害。洪灾过后,工作队通过该慈善基金紧急筹集了30万元善款,帮助一些受洪灾影响的农户修缮了受损房屋和屋旁护坡,及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红色引擎+强村公司”,五大振兴全发力,下坪村的蝶变之路为粤北山区提供了生动样本。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在绿色发展中探索新路,这座革命老区村正以党建为笔、产业为墨,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共同富裕的新画卷。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葛啸 毛嘉瑶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