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表示采纳市民建议——
7月7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官网上挂出了关于《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场站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征集和采纳情况的说明。公交总站全部配备AED的意见被采纳。
今年5月9日至6月8日,市交通运输局就《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场站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阶段,市交通运输局共收到反馈意见42条,其中属于规定内容的意见39条,不属于规定内容的意见3条。
“建议每个车站都能配备凳子。”“建议尽快实现公交总站全部配备AED。”“希望强制性要求新建公交总站必须配备洗手间、母婴室,对于既有公交总站,如果有条件增设的,必须陆续增设洗手间跟母婴室,设有洗手间或母婴室的公交总站都必须要设有明确的相关标识,如果洗手间设置在站务室内部人员区域,应当在不影响站场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准许市民使用洗手间。”
市民提到的意见中,有7类是与场站设施相关的意见。对此,交通运输部门的回复是:采纳。在日常场站管理工作中,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将督促公交场站及设施日常运营管理单位以“应建尽建”“应设尽设”为原则,做好新建公交场站的候车凳、AED、母婴室、站牌照明、无障碍及适老化设施等设施的设置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交场站设施的逐步改造完善。
有3类站牌信息相关的意见也被采纳,包括:有分站的站点可以显示彼此之间的距离。全市的站牌信息都需要统一化,站牌信息都需要标注运营线路名称、线路所属公司、停靠站点、运营时间、发车间隔、票价、投诉电话、线路里程。所有的公交总站都必须要设置站牌,不允许出现仅张贴线路信息的情况。
交通运输部门特别提到,由于市内部分公交站点因道路条件变化、市政施工等原因调整较为频繁,在部分分站上标注分站间距离,可能出现站点调整后对乘客出行造成误导的情况。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将结合广州公交站点分站设置情况,试点在分站互指中增加分站间距离的指引,后续根据试点实施情况,统筹考虑在其他设置分站的公交站点推广。
此外,与场站命名相关,与场站设置、调整相关的意见也被采纳或部分采纳。
链接
广州推出“地铁+公交”服务模式
累计运行微循环线路289条,日均发车2.45万班次
新快报讯 记者王彤报道 7月7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官网公布了《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3056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复函”)。严晋等委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共汽车线路和运营的提案》(第3056号)。据悉,广州创新推出“地铁+公交”协同服务模式,在地铁鹤洞东站、沙贝站、长洲站、广州塔站等地铁站点开通社区微循环公交线路,截至今年5月,已服务市民日均超38万人次。
复函提到,广州正组织推进公交车型“小型化”改革,以公交客流及线路功能为依据,指导公交企业按照“先小后大”的梯次更新车辆,科学配置大、中、小车型的比例,主动应对出行结构及需求变化,促进公交车型与客流需求相匹配。
此外,加强短途接驳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微循环公交,创新推出“地铁+公交”协同服务模式,在地铁鹤洞东站、沙贝站、长洲站、广州塔站等地铁站点开通社区微循环公交线路。截至2025年5月,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和黄埔区累计运行微循环线路289条,日均发车2.45万班次,服务市民日均超38万人次。
为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围绕通勤、畅游、助学、消费新业态等场景,公交企业开行定制公交线路。截至2025年5月,累计开行定制线路超3000条,服务市民4300余万人次。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