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这帮孩子每年都来,给村里带来不少新想法!”近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寻宝莲麻“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抵达从化莲麻村,开启实践活动。据了解,这支大学生团队已连续四年扎根古村,围绕岭南古纸瑰宝——流溪纸,致力于讲好竹子到竹纸的非遗故事。今年实践团继续深耕“技艺复原—文化振兴—农文旅融合”路径,带着让流溪纸文化“破圈”的全新计划再出发,用年轻创意激活传统技艺的时代生命力。
校地常态共建,筑牢传承根基
自2022年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学院党委先后与莲麻村党支部、吕田镇签订三年共建协议。双方围绕党建共建与专业服务开展合作,形成“假期集中实践+日常驻村”的常态化服务体系。17名专家教授以及28名技术能手下乡帮扶,构建起人才下沉、资源互通的长效格局。
在7月7日的调研会上,该校材料学院党委书记谢国伟表示:“四年来,双方推动校地合作常态化开展,为持续深入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据悉,实践团打造“红旅+”新式研学模式,形成“东纵足迹”数字云旅专线。今年团队利用非遗流溪纸融入莲花、竹子等元素开展廉洁主题教育,让传统技艺成为串联校地合作、涵养清风正气的主脉络。
从复原到“破圈”,青春创意激活传统技艺
盘活流溪纸,不只是文化题,也是经济题。据调研,流溪纸技艺在莲麻村知晓率不足10%,青年群体传承断层隐忧频现。为了破局,广东省造纸专家林润惠与流溪纸第三代传承人路国忠合作改良出“选材、削青、浸竹、洗浆、制浆、过滤、抄造、干燥”古法造纸新式八大步骤,广轻大实践团结合新式技艺设计制作智能文创,并推出首个流溪纸主题的吉祥物——莲小纸,通过3D打印技术生动刻画出古法造纸人物风貌。
团队成员更将经典歌曲改编为音乐文化三部曲,《流溪纸颂》斩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文化节优秀改编作品。搭配莲麻古景拍摄的短视频以中式美学“破圈”传播。团队指导老师张舒心、傅琨结合青少年视角将流溪纸的故事编辑制作成了精美的图书并印刷出版,通过时尚的绘本设计将古老技艺与青春创意碰撞融合。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科创融合助力产业发展
把直播间搬到了莲麻村口!广轻大实践团队进行的“莲麻云旅”直播单场点赞超过了20万,通过屏幕呈现出“竹子-竹纸-艺术品/文创产品”的价值链路。
从2022年一部手机撑起的简陋直播间,到如今配备专业设备的标准化直播场景,团队已经打造出“云端研学”“数字助农”双矩阵,与莲麻古纸研学堂、纸文化节深度呼应。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化身“数字新农人导师”,手把手教村民运营线上平台,让手机成为新农具。队长廖骏纬开心表示:“在实践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特长与流溪纸产生独特的反应,寻宝莲麻不止是探寻古法技艺,更是找到闪闪发光的自己。”
为了打破流溪纸的传统边界,团队引入获“互联网+”国赛金奖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攻克流溪纸在食品包装领域应用的安全难题。此外,在流溪纸制作的包装上嵌入识别芯片,消费者用手机在包装上轻轻一碰就能出现电子名片,不仅可以了解产品信息,更能解锁流溪纸的文化故事,让“舌尖消费”与“文化体验”同频共振。
通过一系列的科创融合,莲麻村实现从“非遗单点探索”到“文化+产业+科技”的生态跨越,流溪纸亦挣脱文化符号的“静态标签”,大步迈向产业引擎升级的“破圈征程”,为更多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发展探索提供可借鉴的“鲜活样本”,展现出传承与发展的双向奔赴之美。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林怡如
图片: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