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据广东省应急管理厅9日消息,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于8日晚上在浙江温州市沿海登陆,预计9日夜间减弱为热带低压并经闽赣粤交界附近移入广东境内,受其残余环流影响,10日至12日,广东将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表示,受“丹娜丝”残余环流及西南季风影响,10日至12日,全省将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其中,9日夜间至10日,粤北、珠江三角洲中东部、粤东市县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11日,韶关和清远南部、珠江三角洲、粤西的北部、粤东有大雨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12日,粤西有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县降水减弱。
广东气象部门表示,近期全省天气多高温与分散雷雨相伴,局地短时雨势强烈,其中8日8时到9日8时,湛江廉江市长山镇录得全省最大雨量81.3毫米,雷雨时部分市县出现了8级至10级短时大风,梅州梅县录得全省最高气温37.9℃。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提醒,10日到12日,全省将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暴雨范围广、局地雨量大,需加强防范地质灾害和城乡积涝,关注上游来水叠加导致的山洪和中小流域洪水风险,户外活动和作业注意防御雷电和短时大风引发的灾害。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通讯员 粤应宣
链接
专家解读:台风为什么会出现“蛇形走位”?
“丹娜丝”在第一次登陆台湾后路径出现大角度向西转弯,这也被很多气象爱好者认为“路径有点怪”,今天中央气象台的官方微博也发了这样一则消息,配图是“丹娜丝”卫星云图,配文“很难看出来台风中心在哪里”。
通过卫星图,我们看到,在台风“丹娜丝”的东侧有一个高空涡旋活动,这个涡旋似乎对“丹娜丝”未来的路径和强度都有很大影响。“丹娜丝”为何会蛇形走位?台风中心在哪里为何又看不到,高空涡旋又对“丹娜丝”产生什么影响?一起来听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向纯怡的解读。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 向纯怡:“丹娜丝”台风位于东海的西南部海面,8日凌晨它有一个向西南方向的转折。移动路径从原来的北偏东方向转到西南方向,就会呈现出一个比较大角度的转折。这种转折其实是和它背后的天气因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前期5日到7日“丹娜丝”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明显东退的影响,所以它的引导气流使它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但是当它进入了东海南部海域之后,这个副热带高压又出现了明显的西伸,就从8日开始会有一个明显持续西伸加强的过程,所以它未来会引导着台风的中心转向偏西方向移动。
同时在它的东侧洋面上有一个高空冷涡,它的存在实际上会产生一个类似于互旋的作用,使得“丹娜丝”在未来会有一定偏南的分量,这个偏南的分量也是我们目前考虑它的路径在登陆之后会逐渐向江西、湖南这一侧移动的主要的因素。
登台入闽的台风之前出现过吗?
向纯怡:登陆台湾之后再登陆福建的台风,在历史上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我们知道西北太平洋主要的一个路径就是包括了西行台风、西北行台风和北向的这几种类型,像这种在西北太平洋面上生成之后,以西北行路径登陆台湾,并且在台湾岛的这个地形的影响下减弱之后,再次进入台湾海峡的这种路径还是非常常见的。
“丹娜丝”为何反复登陆?
另外,气象专家也解读了“丹娜丝”为何反复登陆的原因。
为何“丹娜丝”本身强度不强,但上岸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
专家介绍,这是因为由于水汽输送条件较好,“丹娜丝”在登陆后将始终维持台风暖心结构。暖心结构是指台风中心位置温度异常升高,一般在登陆前18小时会明显增强,水汽凝结的热能为台风发展提供主要的能源,从而减缓了台风消亡的速度。
于群表示,“丹娜丝”未来的路径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化的影响,随着副热带高压再次加强西伸,会推动台风中心转为偏西方向移动,同时,“丹娜丝”东侧热带系统的发展可能会与其发生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旋转,产生一定的“藤原效应”,使得台风出现一定的偏南移动分量。
在历史上,曾有一个台风与“丹娜丝”很相似,即2006年的4号台风“碧丽斯”,它在登陆后在陆地上保持超强的续航能力,导致我国华南和江南南部出现持续性强降水。
台风“丹娜丝”对江南中东部、江淮等地高温有缓解作用,但它登陆后在内陆影响时间较长,将给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等地带来持续性降雨,需加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中国天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