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台湾作家、文化学者薛仁明携代表作《其人如天》新版亮相广州,并举办分享讲座。薛仁明长期关注中国礼乐文明的当代实践,著有《天人之际:薛仁明读〈史记〉》《孔子随喜》《乐以忘忧:薛仁明读〈论语〉》等书。新版《其人如天》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今年4月出版,此书延续了他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通过对《史记》中刘邦、项羽、张良等人物的剖析,为当代人理解历史与当下提供独特视角。
当天,现场座无虚席。在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薛仁明以幽默生动的语言解读了历史人物的为人之道和中国历史,引发现场热烈反响。薛仁明认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维度不仅体现在儒、释、道经典或文人雅趣中,更蕴藏于百姓日常的礼乐文明实践。他指出,历史人物的平正豁达精神可以帮助当代人化解迷茫与焦虑。
《其人如天》主要涉及两个主题:一为“历史气运”,二为“生命气象”。前者是讲时势造英雄,后者说的是英雄造时势。对于书中所写的这帮建立大汉朝的人,这两点可谓缺一不可。在该书中,薛仁明写了一个篇章名为《闲人》,述说的是如果刘邦、韩信、陈平等人如果没有因缘际会,没有叱咤风云,没有成就一番功业,他们若一直是“闲人”,该如何自处?
“虽然英雄有时造时势,但是更多的是时势造英雄。”薛仁明认为,“时势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如果我们没有一展宏图的机会,一直怀才不遇,那么也不要愤愤不平。”在他看来,如果刘邦没有当上皇帝,陈平没有成为开国功臣,他们依然会把日子过好。“如今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人,我想他肯定对这个时代不敏感,其次有些夸大了自己,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讲,但凡觉得怀才不遇的,怀的都是小才。如果你怀的是大才,放心不会不遇。”薛仁明笑着说。
如今,历史类书籍是众多读者的热门选择。谈及读史书热,薛仁明表示:“读史书和我们跟人家平常来往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能看到历史人物的优点,或者看到他们的缺点,再反观自己,就能学到东西,获取能量;如果自己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看这些历史人物,对他们指指点点,认为他们这不行,那也不行,则会丢失能量,不如不读。”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