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16日,一艘装载“组合港(一港通)”货物的驳船,在江门海关所属高沙海关关员的监管下,从江门高沙港驶往深圳蛇口港,标志着“江门高沙-深圳蛇口”组合港航线正式开通,为大湾区物流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西江内河航运的关键枢纽,江门高沙港是珠江西岸家用电器、摩托车等产业出口货物的主要途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组合港(一港通)’模式的推行,解决了传统水转水模式下两次申报的繁琐流程,大幅简化了通关手续,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江门海关所属高沙海关物流监控科副科长任文红介绍,“此次开通的‘江门高沙-深圳蛇口’组合港航线,是继‘江门高沙-深圳盐田’组合港、‘江门高沙-广州南沙’一港通之后,高沙海关开通的第3条‘组合港(一港通)’航线。至此,高沙港成功实现‘组合港(一港通)’出口通关模式全覆盖,构建起更为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
江门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方位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江门海关聚焦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进一步深化与大湾区枢纽港的沟通协作。一方面,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为企业深入解读“组合港(一港通)”物流监管模式的便利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另一方面,创新运用启运港退税、内外贸同船同场管理、内河运费扣减等政策工具,多维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江门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经理吕乐文表示:“与传统水转水模式相比,‘组合港(一港通)’模式为企业降低了20%以上的综合物流成本,平均每个标箱可节约300元运费,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据悉,随着“江门高沙-深圳蛇口”组合港航线的正式开通,江门市已累计开通9条“组合港(一港通)”航线,覆盖高新港、高沙港、新会港、鹤山港、开平三埠港等5个口岸,构建起辐射西江流域主要制造业集群的“水上高速网”。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江门市通过“组合港(一港通)”模式累计出口货物3.6万标箱,同比增长28.5%,节省综合物流成本超1000万元,有力推动了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 通讯员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