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18日,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实探访节目《中华书院》打卡武夷精舍,一众嘉宾访朱子后人,论利与义的取舍。
武夷精舍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中段,是朱熹亲手营建的一座著名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在武夷山生活、著书、讲学累计长达五十余载,使得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并传播开来。本期节目主持人李响与教授们共赴武夷精舍论学,感受生生不息的朱子理学文化积淀。
节目中,嘉宾们在武夷精舍开启了一场有关朱子思想的漫谈。来自紫阳书院的朱杰人表示,读书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的思想,“把过程做正确,功利自然会来。如果过程不正确,那功利来了也是白来。”他引用董仲舒名言“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此句被朱熹收入《白鹿洞书院揭示》)来诠释处世之道,认为做学问也理当如此。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宁深以为然。他认为,“利”是可见的、可衡量的,得到之后会让人有安全感。相比之下,“义”就显得比较虚无。“义和利看似很宏大,是一个非要二者选一的问题。它其实就是一个,你到底看中的是眼前那些具体可见的东西,还是要一个不可见,但是能够让你安心的东西”,杨宁说道。
钱穆先生在《学龠》一书中写道:“朱子教人读书法,其实人人尽能,真实平易,而其陈义之深美,却可使人终身研玩不尽。”关于如何读书,在朱熹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所占比例甚少,但他总结的读书方法,经过弟子和后人整理,形成了一本《朱子读书法》。
此外,节目中,大家也聊起了当代学习、阅读时会面对的种种迷思,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如何应对未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呢?嘉宾们纷纷表示碎片化的阅读不可取,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学习,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唯一法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李春颖认为,碎片化的阅读是不能带来完整的体验,“我们在经历人生任何一个坎坷和波折的时候,心灵都有极大的震撼,这个震撼一定是包含成长在其中,而不只是要一个答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