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盛夏七月,佛山这座被美食文化浸润的城市再次迎来高光时刻。7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佛山市顺德区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来自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全国各省市农业农村部门代表、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负责人和国际采购商等30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探索行业新趋势与新机遇。 同期,2025广东(佛山)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与产业大会在同场地举办。本届预制菜产业博览会有超200家企业参展,实地展出面积超2万平方米。
预制菜产业驶入快车道:万亿市场规模加速形成
“小小一盘预制菜,一头系着广袤田野的丰饶希望,一头连着万家灯火的幸福餐桌”,大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致辞道。 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连续三年居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指数排名首位。在过往两届大会中,吸引大量观众、企业和参展商签约落地。三年来,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已成为全球行业盛会,累计吸引200余家企业代表团和20多个国家地区龙头企业深度参与。
目前,顺德、南海、三水三大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火热,安井、袁记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带动全市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随着中国国际(顺德)预制菜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全球采购商络绎不绝,佛山正加速成为世界预制菜产业的重要枢纽。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广东2025年上半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6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28%。 这一组数字的背后,得益于广东预制菜产业“十个第一”的创新实践:从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广东预制菜十条》出台,到首个预制菜产业园、联合研究院的建立;从首创预制菜团体标准到设立产业基金,广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佛山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正以“敢饮头啖汤”的魄力,推动预制菜从厨房革命延伸至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正如本次大会致辞所指出的,预制菜产业已进入“比质量、拼内功”的新阶段。在广东,不仅看到28%的增速领先全国,更看到在技术创新方面,锁鲜技术让水产预制菜实现35%的高增长;在标准构建方面,团体标准赋能粤菜预制菜实现20%-25%增长区间;在产业融合方面,即热类产品40%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食品工业化”的路径。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和《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暨广东特色食材名录》。《蓝皮书》显示,当前中国预制菜产业正经历深度变革与升级迭代,从高速扩张期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年,预制菜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37%的同时,小微企业淘汰率达21%。随着我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迎难而上勇探索,多维方式齐发力
在预制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佛山立足自身优势,围绕锻造产业策源、合作聚能、出海领航三个“新高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锻造产业策源新高地方面,佛山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依托千年美食文化积淀,当地企业在锁鲜、风味还原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让佛山盆菜、拆鱼羹、鳗鱼等特色产品能够跨越地域限制,保持 “预制如现烹” 的品质。
同时,佛山正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持续攻关核心技术,积极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将传统烹饪智慧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产业标准,切实保障预制菜的安全与品质,让每一份佛山预制菜都成为消费者信赖的 “功夫菜”“放心菜”。
为打造出海领航新高地,佛山以扬帆为指引。自“给全球上菜”行动实施以来,顺德鳗鱼、鱼皮角、盆菜等38款“金牌年菜”已成功登陆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0余国市场。通过推动企业获取国际认证、突破准入壁垒,佛山预制菜正以“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打开全球市场。
这盘小小的预制菜,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大梦想。它让田间地头的优质农产品变身国际餐桌的美味佳肴,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站在‘大食物观’的新高度与‘百千万工程’的新起点之上,顺德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扎实的举措,推动预制菜成为新生活的日常场景,成为中国美食文化的时代篇章,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表示。
文/胡睿 符雅雯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