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17日至18日,2025年广州市“南沙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装配工技能”竞赛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南沙厂区举行。来自南沙区15家制造企业的65名技术能手,在金属结构装配领域展开毫米级精度的技艺较量,最终个人金奖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的刘文增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的庞志腾斩获,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华南船舶机械广州分公司分获团体前三名。
竞赛由广州南沙区总工会、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主办, 以“精工装配·技创未来”为主题,采用"理论+实操"双模块考核,其中实操环节要求选手在2小时内完成精密金属零件制作,涉及结构放样、下料、划线等核心技能。工件定位焊需精准控制16个焊点,手工切割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充分展现了金属装配技艺的严苛标准。赛前组委会还组织选手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项培训,由往届金奖获得者、技能专家担任实训教练,实现技艺传承。
比赛现场,焊花飞溅、机声隆隆,选手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在方寸之间展现精湛技艺,在毫厘之间追求卓越品质。“别看这些作品外观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其实大有门道。我们的比赛项目选取的就是造船企业中常见的案例,完全模拟生产实际。”赛项裁判罗秉忠拿起一件将圆管倾斜焊接在平板上的作品介绍,考虑到船舶生产应用情况,实操考试要求焊点均匀分布,且接触面平整美观。“为了更真实地模拟船舶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本次竞赛特别设置综合操作环节,考察选手在复杂工况下的创新应变能力。”
“装配技艺的提升没有捷径。除了优秀技法的传承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是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参赛选手丘俊良,他的经验就是多实践,唯有多练多思方能成就毫米间的艺术。
“未来的装配工既要拿得起焊枪,也要玩得转编程。”参赛选手林天鸿道出行业趋势。随着船舶制造向智能化转型,装配工未来需掌握机器人故障排查、图纸数字化解读等新技能。船舶装配作为造船核心工序,其模块化建造精度直接影响整船质量,该工种的优秀从业者可得到较快的职业发展。
南沙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竞赛深度对接南沙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船海产业高地”的战略需求,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产的方式,为南沙船海产业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接下来,区总工会将依托“南沙工匠杯”技能竞赛体系,积极搭建更多技能提升平台,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动,推动传统工种向智能制造技术升级。
采写:新快报记者林钢威 通讯员 史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