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七月的广州,37℃高温与80%湿度交织成“蒸笼模式”。高温环境下,工人容易出现中暑、疲劳等情况,加之汗水导致工具打滑,大大增加了操作风险。上周,25岁的建筑工人小马(化名)就经历了惊魂一刻。当时他正在工地作业,闷热的天气让他汗如雨下。就在擦拭汗水的瞬间,电锯突然打滑,他的左小指被齐根锯断。
“当时血喷出来,手指就掉在锯末堆里……”回忆起那一刻,小马的声音仍在发抖。工友们立即用纱布裹住断指放入冰袋,火速送往广州仁爱天河医院。
接诊医生发现,小马的伤情十分危急。离断的指体已经苍白干瘪,由于高温导致血管收缩,断指血管出现“串珠样”栓塞。这种情况在夏季工伤中尤为常见,也给救治带来了更大难度。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骨科团队争分夺秒展开救治。
在手术室里,医生们首先用1.0mm克氏针固定粉碎的指骨。随后,在显微镜下,医生们用比头发丝更细的10/0显微线,小心翼翼地缝合仅0.3mm粗的血管与神经。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主刀医生表示:“每拖延1小时,再植成功率就下降15%。”经过5个小时的精密操作,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时,苍白的断指终于逐渐泛起血色。目前,小马的手指已经恢复供血,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工伤往往伴随着一些特殊风险。高温环境下,当体温超过38℃时,反应速度会降低40%;同时,高温还会使电动工具故障率提升25%。此外,在急救过程中,超过六成的伤者会错误地用酒精或冰水直接浸泡断指,这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对于断肢的正确处置,仁爱骨科医生给出了明确建议:首先要用清洁纱布包裹断指,然后放入防水袋中,最后在外层放置冰块。切记不能直接接触冰水!伤口要用干净布料加压包扎,切忌撒药粉或涂牙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6小时内将伤者送往有具备再植条件的医院。在预防方面,医生特别提醒,要尽量避免在夏季高温时段(11:00-15:00)进行重型机械操作,工作中要每30分钟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同时要选用防滑吸汗的手套,一旦汗湿就要立即更换。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