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7月17日,徐林院士名医工作室落户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铁钢表示:“徐林院士团队的加入,不仅是复兴禅城医院发展的契机,更是广州市脑瘫和康复神经领域发展的重要起点,未来这一团队将辐射至大湾区、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助力广州在脑瘫精准治疗领域补短板、走在全国前列。
未能早发现、早治疗,我国超半数脑瘫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期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作为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因脑组织发育未成熟阶段受损,导致患儿出现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曾被视为“不治之症”。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功能神经与矫形外科段三有介绍,脑瘫中60%-70%为痉挛型,表现为肢体痉挛、肌张力高,上肢常出现手指屈曲、握拳等症状,下肢则以尖足、剪刀步态为典型特征。
徐林院士团队经过创新探索,1990年在亚洲率先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应用于脑瘫痉挛治疗,这一突破成为我国脑瘫外科治疗史上的里程碑。近30年来,其团队已成功救治3万多例脑瘫患儿。
“很多人误以为脑瘫不可能治好,选择放弃治疗。”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功能神经与矫形外科冯晓奇表示,事实是,随着医学进步,50%的脑瘫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早期脑瘫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0%。但很多人误以为脑瘫治不了,而大多数在偏远农村的患者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做筛查,而治疗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未能早发现、早治疗,我国超半数脑瘫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期,导致终身残疾。
“痉挛性脑瘫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缓解或消除痉挛,从而改善或恢复运动功能。”段三有详细介绍,SPR手术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监测,科学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能全面调整肌肉张力至接近正常状态。他指出,临床数据显示,SPR手术成效显著:20%上肢痉挛患儿术后症状减轻,70%~80%伴癫痫患儿发作频率减少或药物用量降低,34.2%斜视患儿症状缓解,60%流涎患儿症状减轻(其中25%完全消失),15%语言发音障碍患儿功能改善。
三分手术、七分康复,实现脑瘫治疗1+1>2
“脑瘫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专家共识,推动精准治疗和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普及。”徐林强调,他的团队构建了“外科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破解脑瘫诊疗难题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系统诊疗体系。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届儿童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唐久来也指出,脑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致残性重大疾病,患病率约为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庞大的患儿群体对规范化诊疗有着迫切需求。“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必须是全方位、一体化的,涵盖物理因子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个维度。”
手术是康复的桥梁,可长期、稳定、彻底解决肌肉痉挛问题,为运动功能恢复奠定基础。“康复的黄金阶段在手术期前后,必须遵循‘三分手术、七分康复’的原则。”徐林特别强调,只有手术与康复紧密结合,才能实现1+1>2的治疗效果,这一一体化模式值得全面推广。
但是,当前脑瘫治疗仍面临学科孤军奋战、缺乏统一标准等挑战。徐林指出,各学科各自为战、互相排斥,无论是手术、康复还是药物治疗,都亟待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专家共识和指南。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生导师夏之柏教授认为,徐林院士名医工作室推行的脑瘫诊治和康复一体化中心将改变行业现状。
专家技术融合智慧诊疗,全面推广全周期诊疗体系
据了解,广州市正全力推进重大疑难罕见病诊疗中心建设,通过对标国际领先水平,聚焦疾病诊疗难点“搭平台、建机制、出成果”。对此,李铁钢对徐林院士团队寄予厚望:“若该学科做强,广州不仅可以补短板,还有望走在全国前列,辐射整个大湾区、华南地区,甚至东南亚。”
“我们力争将其打造为立足大湾区、惠及全中国、辐射东南亚的诊疗中心。”谈及一体化中心的计划,徐林表示,团队将与各方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学术和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优秀人才,组建强大学科团队。同时走国际化道路,立足华南,引领全国,辐射港澳台和东南亚,推动脑瘫外科与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应用。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院长谭明华表示,徐林院士团队的技术将与医院智慧诊疗系统深度融合,推动手术精准度达到国际水平。医院将逐步构建脑瘫外科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示范基地,打造涵盖筛查、手术、康复的全周期服务闭环,开展脑瘫早超早期筛查等课题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据介绍,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已开设脑瘫脑病多学科专家联合门诊,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矫形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对疾病进行综合评估和全周期管理,让更多脑瘫患儿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有效缓解病症,实现“跑起来”的梦想,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