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这个暑假,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精心打造了“羊城之夏”青少年社区夏令营。
自7月起,北京街道整合多方资源,推出涵盖艺术、科技、金融、非遗、体育等多元主题的“羊城之夏”青少年夏令营。7月已安排30多场主题活动,8月还将继续推出20场精品课程,预计吸引累计超千人次青少年及亲子家庭参与,活动场次和覆盖规模在全区同类街道中表现亮眼。
跨时空对话揭秘古代智慧
广州千年古都中心的北京街,与历史“手牵手、面对面”。越秀融“博物馆热”“考古热”及“体验式文旅”于一体的学习,一场深度认识城市的研学活动,让人们了解广州城与水共生的故事。艺趣家文化中心带领孩子们认识本土城市两千年前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中的治理水规划和技术,并亲手绘画水乡,制作立体《南越古城水闸》创意手工文创品。
为什么以前光明广场是珠江,现在是陆地?水闸和水坝的功能是一样的吗?带着疑问一路研学,活动开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趣味课程缓解家长“看护之忧”
硬笔书法、街舞、跆拳道、趣味体适能、VR视力训练体验、RC掌上越野遥控车等课程的开展,让艺趣家文化中心成了孩子们的新乐园,也缓解了家长们的“看护之忧”。
硬笔书法练字学习,让作业工整、卷面整洁,孩子收获学习自信。趣味十足的VR训练体验不仅锻炼了双眼视功能,还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拥有健康明亮的双眼,守护孩子的视力,从了解开始。
孩子总宅家?不妨来一场挥汗又有趣的跆拳道课。在踢腿出拳中释放活力,在鞠躬行礼中学会礼貌,在防护训练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学子进社区帮助“涨知识”
夏令营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华南师范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在华南师范大学“金财小南狮”实践队设计的金融素养课堂上,团队通过互动游戏、模拟交易等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零花钱管理、识别风险等基础知识。
另一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星火融心”实践队带来的科技与文化融合课程也深受欢迎。孩子们动手拼装智能小车、制作环保生态瓶。在“舌尖上的广府”文化课上,孩子们用彩色粘土模拟制作虾饺、凤爪等广式点心,通过观察形状、聆听讲解,了解粤菜食材与背后的文化典故。
非遗手工“圈粉”无数
延续“非遗进社区”的传统,今年的夏令营手工课热度依旧高涨。烧箔画、国色风筝等课程一放出名额就被“秒光”,成为最火爆的板块之一。
“非遗手工一出,就特别受欢迎,我们刚看到群消息就赶紧报名,名额很快就没了。”家长李女士笑着说,“孩子特别喜欢上次做的烧箔画,还拿回家展示了好几天。”不少家长表示,这类结合传统技艺的课程形式新颖、操作有趣,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们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是暑期活动里最期待的板块之一。
多方聚力打造“儿童友好”新空间
夏令营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辖内爱心企业的公益支持与积极参与。泰康人寿、艺趣家文化中心等机构提供了师资、场地和课程资源,大大提升了活动品质。课堂也从传统教室延伸到社区文化空间、历史街区,让孩子们的学习天地更加广阔。
“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投入,家长们的反馈也很积极,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整合优质资源,为孩子们拓展课堂边界,正是我们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生动实践。”北京街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北京街道将持续推出更多优质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内容、拓展覆盖面,让辖区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元有趣、寓教于乐的成长体验,让“儿童友好”的理念在社区深深扎根。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