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技术迭代与商业扩张的浪潮中,屡次因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问题陷入舆论漩涡。从数据泄露到算法失范,从劳动者权益争议到环保承诺“画饼”,一系列事件不仅撕开了行业光鲜外表下的裂痕,更引发了公众对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反思。
尽管如此,2025年的实践表明,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超越传统的商业边界,构建 “技术创新-社会价值-商业回报” 的良性循环。当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成为国家认可的新职业,当一次CT扫描能够挽救数百癌症患者的生命,当反诈AI守护亿万用户的财产安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亮点:AI推动行业迈入责任竞争新阶段
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在ESG领域的探索从“合规答卷”转向“价值创造”。龙头企业以技术为引擎,将社会责任深度融入核心业务,在无障碍服务、绿色转型、数据安全、乡村赋能等领域交出创新成绩单,推动行业迈入责任竞争的新阶段。
在环境保护领域,阿里巴巴通过优化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运行效率,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成功降低了碳排放强度。阿里巴巴还利用AI技术进行气象预测以优化电网调度决策,减少能源消耗。
腾讯在其《2024年度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中展示了AI在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通过“爱心驿站地图”项目整合各地工会自建驿站、银行电信营业网点等资源,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点。
蚂蚁集团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于AI时代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体创造,特别是在金融和医疗健康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间,这些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在ESG领域的努力不仅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上,更重要的是,它们正在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旨在实现长期的社会价值创造。这不仅是对股东负责的表现,更是对整个社会乃至地球未来的深刻承诺。通过不断深化ESG实践,这些企业正引领着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绿色、包容、负责任的方向迈进。
警钟:数据安全与平台责任的“灰犀牛”
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在ESG领域的探索并非坦途。一系列负面事件如同刺耳的警钟,敲打着行业的神经。
3月,一场涉及百度高管的“开盒”事件震惊社会。其女利用境外非法社工库获取并泄露他人隐私,将数据安全防护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调查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这些海量个人信息,大部分竟源于企业内部泄露。当公民敏感信息在黑市被低价叫卖,企业ESG报告中承诺的“隐私堡垒”显得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年初再次爆发的外卖骑手社保争议,将平台责任推上风口浪尖。京东率先宣布为全职骑手承担全额五险一金成本,这一“破冰”之举,迅速引发连锁反应,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相继做出保障承诺。这场“责任风暴”背后,是零工经济模式下数百万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系统性困境。
更值得警惕的是ESG信息披露的“选择性失明”。多家机构的报告显示,大量企业在年报或社会责任报告中,对数据泄露等负面事件讳莫如深,或在技术应用上浓墨重彩,对实际损失却轻描淡写。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正侵蚀着ESG报告的公信力。
护航:监管从“鼓励引导”走向“制度规范”
2025年上半年,中国监管机构对互联网企业ESG实践的规范与引导持续加强,其中包括:绿色低碳政策加码,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互联网企业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可再生能源使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信部、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强化AI伦理审查与风险防控,要求AI服务提供者建立伦理审查机制,防范算法歧视、数据滥用等风险;平台经济社会责任立法推进,《平台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明确平台企业在就业保障、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等等。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ESG监管正从“鼓励引导”走向“制度规范”,从“软约束”走向“硬要求”。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将推动企业真正将ESG理念融入战略与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杆案例
腾讯
AI赋能乡村与城市应急网络建设
腾讯启动“AI下乡”项目,计划为1万个村庄提供AI培训的支持,让中国的农村开始了解AI、使用AI、掌握AI,与城市一同进入AI时代;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整合AED设备、急救志愿者与医院资源,形成“呼救—响应—救治”闭环,项目已救助突发疾病患者32000余人,模式在全国10多个城市落地。
蚂蚁集团
AI普惠金融与医疗健康并行
蚂蚁集团通过AI健康应用AQ与“蚂小财”理财助理,推动医疗与金融的普惠化。AQ应用由院士名医训练,提供上百项AI健康服务;“蚂小财”则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理财建议,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在面向小微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上,网商银行服务超过6800万小微经营者。
阿里巴巴
AI早筛与绿色减碳双轮驱动
阿里巴巴在2025年ESG报告中披露,其“多癌早筛公益项目”在浙江丽水落地,发现并临床证实393例癌症病变,显著提升早诊率。同时,其绿色减碳步伐稳步向前,自建数据中心年均PUE降至1.190,清洁电力使用率达52.2%,带动平台生态减排近6000万吨。
近期行业ESG事件
1
1月,抖音、小红书、拼多多等多家网络平台发布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公告,推进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信息茧房”、操纵榜单炒作热点、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等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有望得到优化和改进。
2
2月,抖音对“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汪小菲”等账号予以无限期封禁,微博随后也发布关停张兰账号直播功能。张兰事件并非孤例,而是网红经济“流量至上”逻辑的极端缩影。
3
3月,百度高管之女被曝光通过境外社工库非法获取公民身份证、户籍等隐私信息,单条信息售价低至80元。事件将数据黑产的冰山一角暴露在聚光灯下。
4
3月,小米汽车SU7高速碰撞事故导致三人死亡,引发了公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广泛质疑,也暴露了其在危机管理和品牌责任方面的不足。
5
3月,小鹿妈妈被曝要求员工全天禁用手机、禁止午休离岗、试用期不缴社保,且会议室椅子未推入桌底即罚款,企业“员工关怀”沦为表面文章。
6
4月,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商家和消费者各执一词,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电商平台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双方利益、优化售后服务体系的挑战,这一政策调整的后续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7
4月,武汉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猿辅导也被曝光因长期加班、工作强度大屡遭诟病,多名员工反映其实际工作远超法定工时,还存在“电话轰炸式营销”“制造升学焦虑”等行为。
8
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提到,在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领域,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有:共享单车系统故障使“合规停车”变“违规收费”;共享充电宝归还难;共享充电宝异常计费。
9
6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建立健全平台协议规则,加强对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直播营销人员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依法依规报送数据信息,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