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甘泉润泽王佑地,春风吹拂岭南情。2021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的情谊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中逐步升华,两地在跨越千里的协作帮扶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来,岭南街道累计投入资金271万元,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精准发力,为王佑镇构筑了“振兴动脉贯通工程”。
破瓶颈筑通途,守护乡村“发展根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王佑镇地处山区,留守儿童较多,偏远村寨儿童上下学接送不便,“一老一小”租住陪读现象尤为突出,学生接送、陪读安全问题成为了一直牵挂在王佑百姓心中的操心事。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个“破局”的想法悄然点燃。2021年,王佑镇采取“政府主动、社会行动、群众参与”的措施,筹集“陪读公寓”建设教育基金,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争取社会各界410余位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关心与支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为“陪读公寓”建设添砖加瓦。岭南街道在充分调研了解王佑镇建设“陪读公寓”想法后,十分动容,怀着打通学生上学“最后一公里”的信念,先后投资122万元,改建原王佑小学闲置校址。短短几个月,139套明亮整洁的“陪读公寓”诞生了!崭新的自习桌椅有序排列,电烤炉驱散山乡的湿寒,热水器保障了家的温度……“这哪里只是屋子,这是把家搬到了校门口啊!”群众看着温馨的“陪读公寓”,发出由衷赞赏。如今,“陪读公寓”每晚亮起温暖的灯光,承载着陪读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冀,更为在外务工家长卸下了心头重担。从“一直在路上”到“温暖到家门口”,王佑镇的陪读公寓成了政府牵线、社会助力、群众共建、粤黔携手的“筑梦暖巢”,更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画下了一个带着温度、点亮希望的路标。
兴产业强根基,激活资源“造血密码”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王佑镇虽盛产优质农产品,“牛干巴”“柴刀背”、百香果在本地享有一定知名度,但长期受困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桎梏,产业品牌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岭南街道的帮扶从不囿于“输血”。当岭南街道调研组深一脚浅一脚踏过长腊村拉若那片50亩蔬菜园时,714米的泥泞土路正消磨着村民的种植热情,颠簸中蔬菜损耗激增,收购商直摇头。返穗后不到20天,帮扶资金迅速落地,一条12厘米厚、坚实的水泥路很快在冬日暖阳中向远方铺展,打通了村民增收的“任督二脉”。
2022年,一个新颖的“我在贵州有果园”计划点燃了王佑的绿野,岭南街道巧妙架桥,60多位荔湾市民化身果园主,认筹资金飞越千里,用于增加果农收入,增加他们种植积极性。2024年秋分,岭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带队再赴王佑。签约桌上,“有个园”升级版协议墨迹未干,认筹规模拓展;田埂边,“爱心百香果园”的牌子在秋风里闪亮。
优环境润心田,绘就和美“民生画卷”
微光成炬,终能点亮山河。伙塘村蜿蜒的小道旁,岭南街道的30余万元悄然深耕,1100平米坑洼场院变平展,50米安全护栏守住了老幼嬉戏的安心;2024年春天,协作的画笔更添一抹暖红,“民族团结石榴籽”墙绘在炊烟中舒展,260米排水沟让雨季泥泞退场,议事亭在村口槐树下静待笑声汇聚。“路修到心窝,亭聚起人和。”群众望着新装的路灯笑了,“这‘广’字头的温暖,我们懂!”平贡村80盏太阳能灯串起的星河长路;从果园里荔湾订单的雀跃,到议事亭里村民共议明天的热络,帮扶资金跨越千里的跋涉,终化作照亮田埂的灯光、滋润灶台的暖流、链结山海的脉搏。岭南街道的倾注,非金石的冰冷堆叠,而是以心印心,在王佑土地上刻下共富的密码,每一盏灯亮处,皆是希望拔节的声音。
五载帮扶,271万元资金精准滴灌,换来了王佑镇村容蝶变、产业振兴、人心归聚。这条山海协作的赶考路上,每公里硬化道路、每盏太阳能路灯、每个冷链仓库,都铭刻着“先富帮后富”的时代担当,奏响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动人和弦。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