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31日,由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三方联合主办的“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港科大(广州)专场投融资路演活动”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成功举行。活动旨在搭建高效、精准的创投机构与科创项目对话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联盟+高校”点燃人工智能产融星火
据了解,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是在省市相关部门指导下,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港澳国际知名机构,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共同发起,汇聚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金多方力量,以“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为宗旨,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枢纽。联盟致力于深度解读南沙战略性定位:唯一拥有“跨境数据试点”+“国际数据口岸”双资质、全国首个跨境物流数据特区试点、全国首个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港口+医疗+跨境金融场景应用数据池”、作为国家跨境数据枢纽节点、中国唯一海陆空无人体系标准参与制定区域、粤港澳融合低碳示范区、欧盟与一带一路国家碳排放标准互认推动区域、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示范区。在深度挖掘南沙政策势能和产业结构基础上,联盟致力于人工智能生态构建、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将“政策试验区”升级为“规则输出地”,并达成三大目标:即打造AI头部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地、垂直领域场景应用创新试验区、青年AI人才创业首选孵化基地的“三位一体”产业磁级。
“南沙发展人工智能既享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也具备承接战略落地的坚实基础。”活动上,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饶志平介绍道,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南沙金融30条”政策为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广阔空间。7月印发的《广州市南沙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从关键要素支持、鼓励研发创新、支持应用推广、推动产业集聚等方面提供最高500万元股权投资、最高300万元奖励或补贴,以真金白银分担企业创新成本。未来南沙区也将持续营造更优营商环境,结合南沙地缘优势与产业特性,推动更多场景开放,深化金融支持,提升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宋国琴表示,在产业创新机制突破方面,联盟的核心方向是推动南沙在人工智能领域与深圳、杭州、北京等地比肩,目前重点在完善孵化机构建设。“我们正着力围绕港科大(广州)打造以天使基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基地,深度整合打通市场、技术、资源和资本全链条。目前联盟已有163家会员单位,我们计划建立企业会员库,实现技术、需求与市场资源的高效对接。同时重点挖掘示范性应用场景。广州必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将成立AI天使会,汇聚投资机构力量。通过细化项目库,持续优化企业画像,分析投资偏好,实现精准对接。”
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业中心主任白煜提出,“港科大(广州)始终致力于前沿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帮助学校师生孵化的人工智能初创项目对接有‘投早投小’能力的优质创投机构,共同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科创企业。”
港科广人工智能创业项目闪耀湾区
活动上,七个来自港科大(广州)的校园人工智能创业项目进行了精彩路演展示,细分赛道涵盖数据基础设施、多模态人机交互、智能情感陪护、医疗、金融科技、家居等垂直领域。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助理教授魏嘉珩老师,他负责的广州五维点灵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数据标注平台采用国际领先的自研算法而生成的人机结合的高效标注平台,实现自动化质量检测和高价值数据推荐。平台已完成标注文本数据和图片数据的功能开发,正在开发音视频数据的标注功能。平台根据人工标注的数据,自动查找并标注类似图片,大幅减少人工标注需求。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人工智能学域和系统枢纽智能交通学域的双聘助理教授钟秉灼老师创办了驭灵智控(广州)机器人有限公司,其研发的驭灵智控家庭陪伴机器人,融合情感识别、自主运动与柔性触觉交互技术,为现代家庭提供有温度、可定制且高性价比的个性化陪伴体验。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曹琛跟随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院长、人工智能学域署理主任陈雷教授来到南沙,创办了广州一术数据智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向大家展示了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医疗行业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分析解决方案,提高医学数据分析的效率与医学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准确性。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余昊霖博士,同样师从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院长、人工智能学域署理主任陈雷教授,他所推出的灵操盘零代码量化交易平台,创新性地降低了量化交易的技术门槛,构建会思考会验证的智慧投资帮手。该平台支持可视化策略构建,让普通投资者也能轻松参与量化投资。
构建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在自由交流环节,项目方与投资机构、产业方围绕AI领域的技术突破、前沿趋势、应用落地等主题展开交流。本次活动吸引了联想创投、广州金控、木棉花基金、广汽资本、国民创投、南沙科金控股集团等近40家知名投资机构参与。除了本场活动的路演项目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其他创业项目也积极融入自由交流环节,通过精准匹配,有效促进了校园人工智能创业项目、资本与产业的三方对接,为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将继续深化与港科大(广州)的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一是建立从1到10的天使和种子孵化创新创业机制,最大限度联合VC、PE和产业资本,建立全链路资本侧生态;二是策划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建设;三是整合研发机构,市场策略合作伙伴,大型央国企资源,从技术合作,市场资源导入,应用场景挖掘,股权收购重组等方面赋能会员企业。四是积极策划和整合资源落地典型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以及联合实验室;五是积极根据南沙方案内容要求,策划和推动企业整合获取各部委人工智能及数据产业示范项目落地南沙;六是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和国际标准与规则建设;七是主办和参与人工智能交流,沙龙论坛以及竞赛,并发掘国内外优秀团队和企业。
魏嘉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活动对初创公司有很大帮助,既提供了投融资平台,又有专家建议,投资人还会对接潜在合作资源。“目前我们公司已拿到1000多万投资。此外南沙也给初创公司提供了大力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办公场地离学校近、租金便宜,不用交物业费、水电网费,我们还能与其他孵化公司交流创新想法、互相引荐合作。”
据了解,2023年4月港科大(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成立以来,推动建立完善且繁荣的知识转移与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特别是在创业孵化方面,通过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和生态赋能三方面来推动科研通过孵化企业来进行成果转化,以充分扩大学校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目前港科大(广州)已经孵化孕育了约170个不同阶段的师生创业项目,已注册公司超80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材料、环境能源、生物医药、元宇宙等科技领域。承办本次活动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未来5年将为港科大(广州)及港科大初创企业(项目)提供近 20000 ㎡的优质孵化空间。目前基地入驻企业(项目)超30家,已形成数千万产值,储备项目超过50家。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双校一体强大科创资源,基地将致力于打造“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科创产业生态链。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