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
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同时明确对调整之前已发行的债券,将继续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至债券到期。消息一出,未来个人投资者的利息收入是否要征税等疑问引发关注。
个人每月买不超10万可享税惠
长期以来,国债、地方债等免税政策对于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88.5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37.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51.7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42.7万亿元。
据了解,债券投资以机构为主。从调整后的税率变动来看,针对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银行等机构自营投资将适用于6%的税率,资管类产品适用于3%的税率。
个人投资者方面,税务总局8月1日发布的政策指引指出,经商财政部,自然人购买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以按照相关公告的规定适用相关增值税免税政策,即截至2027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也就是说,个人购买上述国债每月额度不超过10万元,将享受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有助于国债利率发挥基准作用
分析指出,此次调整债券税收规定一大目的是推动国债利率发挥基准作用。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的免税制度造成不免税公司债的定价产生偏离,从而导致债券市场短期波动增加。西部证券研报指出,国债是债券市场其他债券定价的基准,但由于税制不同,影响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精准性。因此缩小不同债券之间的税收差异,有利于完善债市制度建设。
在市场看来,此举亦有助于缓解财政收支压力。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
财通证券分析师以6%增值税测算税收增量,2025年-2027年增量税收分别约为321亿元、648亿元、988亿元。到达稳态后,假设目前相关存量债券均取消免税,则每年提供财政收入约2086亿元;如果以2021年-2024年债券余额增速均值11.3%计算,到2035年增量税收可达6576亿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