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十八载春秋流转,广东省脐血库首批储存的脐带血,已伴随孩子们迈入成人之年。当存储期满的脐血遇上18岁“成人礼”,一场关于生命的庄严承诺迎来了历史性的交接。2025年8月2日,52组珍贵的首批储户家庭齐聚脐血续签仪式暨18周年成人礼活动现场,将脐血续存的决定权郑重交至已成年的孩子手中。据了解,大部分家庭都选择了继续将脐带血存储在广东省脐血库。家长们表示,这是一次生命守护的代际传承,续写着跨越两代人的生命契约。
生命备份、双重守护,远见源于守护之心
首批储户钟女士以亲身经历诠释了储存的意义。18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她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医院甚至连续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她在产检时毅然为孩子存下脐带血。“18年过去,回看当初那个决定……”她语气无比坚定,“从未有过一丝后悔! 看着医学不断突破,脐带血能守护的范围越来越广,潜力无限。这真的,是我能送给孩子最珍贵、最有远见的生命厚礼。”
另一位父亲的守护,则源于对“万一”的敬畏与生命脆弱的认知。产检发现孩子有先天性心脏问题,专家虽评估问题不大,但“万一”的担忧始终萦绕。而亲戚孩子因白血病救治不及离世的悲剧,更坚定了他当初的决定。台上,赖爸爸声音沉稳而有力:“如果让我在千万保险和脐带血加健康保障之间做选择,”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必选后者! 因为有些疾病,再多的钱也未必能换来生机,而脐带血里的造血干细胞,却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根本。”
来自广西边远地区的首批储户黄女士分享了家庭的“双保险”。18年前,丈夫在产检当天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签下协议;次年,他们又为二宝存下第二份“生命保障”。她坦诚道,虽然家庭不算富有,但给大宝二宝都存了脐带血。这18年里,脐血库附赠的保险,也真真切切地帮他们度过了好几次难关,解决了燃眉之急。
“双重守护”并非孤例,在广东省脐血库储户中,2007年,一对双胞胎的父母为他们的孩子双双存下脐血;次年,又有一对双胞胎家庭存下“双份”希望。双胞胎爸爸傅先生表示,储存脐带血,就是为孩子们的未来预留的一份生命选择权。活动当天,他的双胞胎女儿选择了续存脐带血,让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以前不太懂它的意义。”一位少年坦言,“现在明白了它承载的重量。我愿意继续守护这份‘生命的礼物’。”
数据显示冻存18年后脐血细胞平均活性仍超90%
储存了18年的脐血,续存后活性是否可靠?能否治病救人?如今能治哪些病……这些牵动万千家庭的核心问题,在活动现场得到了权威解答。
广东省脐血库宣教部主任邹永兰用数据回应:抽检显示,首批冻存18年(6570天)的脐血细胞平均活性仍超90%,远超临床标准;国际研究证实冻存29年活性也保持90%以上。临床应用上,2025年广东库一份冻存16年的脐血成功救治了一名白血病患儿;澳大利亚亦有冻存20年脐血成功移植的案例。
政策方面,国家卫健委2022年《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明确,脐血应用已从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拓展至脑瘫、脑损伤、Ⅰ型糖尿病等非血液领域。全球相关临床研究超1600项,潜力巨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黄钊蓉 彭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