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如冷库建成,预计每年可储存生姜1000吨,通过错峰销售,预计能帮助农户增收46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在以大肉姜闻名的梅洞村,村党支部书记韦光宾牵头成立的生姜协会,在广州市花都区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大力支持下,积极谋划建设新冷库,助力产业增效、姜农增收,擦亮“连山大肉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
2023年10月,市、县人大代表、梅洞村党支部书记韦光宾牵头成立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生姜协会,整合50多户姜农和1000多亩的姜田,带领梅洞村的姜农走上“致富路”,“打响连山大肉姜品牌,必须走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道路,成立生姜协会是第一步。”
相关数据显示,梅洞村年均生姜产量高达3000吨。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仓储设施,大部分生姜只能分散储存在简易仓库或农户自建的地窖中。这种粗放的储存方式导致生姜品质难以保证,损耗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产业效益的提升。
即使福堂镇已有4座小型冷库,其中2座在梅洞村,但梅洞生姜产量持续增长,冷库缺口还有5000立方米,建设冷库迫在眉睫。在工作队的指导和驻村第一书记黄志伟的推动下,生姜协会在梅洞村内选址,拟规划建设一座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总库容2500立方米的冷库。目前,已向上级部门递交了冷库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我们将根据梅洞村生姜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争取帮扶资金用以支持冷库建设,促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让村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驻福堂镇工作队队长张益民说。
今年3月,连山农业农村局印发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生姜种植补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旨在扩大连山生姜种植规模,助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让韦光宾喜出望外:“这项补贴政策来得太及时了,让我们看到了梅洞生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人大代表和生姜协会随之行动起来,组建了政策宣传小分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让村民们坚定了发展产业、共同致富的信心。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陆彤 钟晶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