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的产业发展迎来了更多机会。近年来,不少原本在城市里工作或打拼的女性选择“凤凰还巢”创业。
然而,返乡创业并非一条坦途,除了要有热情,还离不开实干、智慧和技术,而资金链的保证更是必不可少。就在不少巾帼创业者面临资金难题,难以扩大生产或者创业失败后欲东山再起时,妇联组织的一次次雪中送炭,往往起到了“扶起一人、带动一片”的明显效果。
近年来,在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的精准“浇灌”下,南粤大地上涌现出一个个巾帼返乡创业、勇敢追梦的精彩故事。
“娘家人”助力,她们走稳返乡创业路
十几年寒窗,不少女大学生毕业后,首先会选择在大城市工作。而随着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原本在城市打拼的女大学生或者其他打工者、创业者慢慢发现,家乡同样有着创业的广阔舞台和发展机会,返乡创业成为她们改变人生的新起点。
张史妮本科毕业后在国企工作,但是一直有着创业的打算。2022年,她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梅州市大埔县创业,以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成立了梅州市西岩山佬魏道茶业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苦于资金不足,茶叶生产发展的规模受到了制约。张史妮经向大埔县妇联咨询,成功申请到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0万元。通过这笔小额贷款,公司成功购买了优质的茶苗、有机肥料和机械设备,更新种植技术,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这笔贴息贷款解决了茶叶种植初期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无异于雪中送炭。”张史妮说。
张史妮的茶叶基地设在海拔1256米的西岩山岗头村,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她通过公司联系聘请茶叶种植专家到当地授课,对本村及附近村庄留守妇女进行有机茶的科学种植培育,以及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培训,以提高茶叶的品质与产量。同时鼓励更多留守妇女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开拓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实现再就业或者创业。
潮州市湘桥区的“90后”周思蓉毕业于农学与园艺专业,毕业后在外工作2年,然后决定裸辞返回家乡,开了一间“探花”花店。
开业初期,因为竞争大,周思蓉的订单数量不多,只能靠亲戚朋友帮衬、宣传。闲暇之余,她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分享花店装修和花艺作品。这些分享吸引了不少顾客,有顾客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找到她定制花礼,还有人专门上门定制,这让她明确了花店的发展方向——私人定制花礼。
渐渐地,越来越多客户逐渐找上门来。后来,她主动出击,提供插花、香薰灯、押花等体验活动,扩大了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花艺店生意逐渐步入正轨,但也遇到了困难。为了节省开支,周思蓉既当老板又当员工,从修剪花材、养护鲜花到盘点耗材、打包花束都是自己一手包办。有一次接到一单几百个花篮的大单,她连续干了3天2夜。
在湘桥区妇联的帮助下,周思蓉成功申请到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万元。她用这笔资金购买花材、制作花礼产品,提供更多的花艺服务。同时新招聘了3名员工,帮忙准备耗材、花卉管护、花艺设计、账号运营等,带动了女性就业创业。目前花店业绩稳步提升,2024年营业额达到95万元。
金融活水浇灌,扶起一人“贷”动一片
俗话说,农业难,毫无经验的都市女性从事农业就更难。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用金融活水浇灌一把,她就能“贷”动乡村振兴。
李丹是茂名高州人,她效仿“凤凰还巢”毅然返乡创业,积极投身于胡椒加工领域,至今已二十载。她精研工艺、严控品质,生产的调味包成功销售给国内多家航空公司。
正当李丹准备拓展经营版图时,却因为生产设备日益陈旧,使调味包生产的合格率受到影响。了解到贴息贷款政策后,她通过“娘家人”的牵线搭桥,最终申请了20万元妇女创业贴息贷款。她把这笔资金精准投入生产环节,新增多台先进生产设备,使设备总数扩充至10台,生产效能大幅提升,调味包日产量增加约50万包,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也增至30余人。一些妇女在家中种植胡椒,又在李丹的企业打工,胡椒成熟后由李丹优先收购。妇女们通过小小的胡椒既实现增收,又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来自清远佛冈的刘秀姿是一名“85后”返乡创业女性。她早年毅然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创立佛冈格海农业专业合作社,专注于香水柠檬的种植与电商销售。短短4年间,她从零起步,将种植规模从80亩拓展至150亩,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超3000亩,成为当地闻名的“柠檬女王”。然而,正当她的合作社迎来爆发式增长时,却出现资金链紧绷的状况。后来,她利用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成功申请了30万元贴息贷款,并获得了2年全额贴息支持。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合作社成功购置自动化分拣套膜设备,日处理量从1吨提升至5吨,聘请农技专家开展标准化管理培训;同时加大电商平台推广,把产品开拓到了省外市场。
合作社发展起来后,长期雇用农村妇女5人,人均月收入超3500元;季节性用工超100人次,助力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刘秀姿表示,下一步计划延伸产业链,建设柠檬叶深加工车间,开发柠檬干片、柠檬花茶等产品,提升附加值。同时,探索“农业+文旅”模式,打造柠檬主题观光园。
“娘家人”护航,创业“金凤凰”反哺家乡
巾帼返乡创业,既是出于对事业的追求,也离不开她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持。
湛江市坡头区绿健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林海燕曾是一名幼儿教师,一次返乡祭祖时听闻村里大量土地因劳动力外流而荒废,内心满是惋惜。于是,她筹措资金承租闲置土地种植蔬菜,开启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历经十余载辛勤耕耘,合作社基地经营面积已达500多亩,常年种植辣椒、黄瓜、苦瓜、番薯、玉米等农作物。
正当合作社逐步走上正轨时,前几年因不可抗力,蔬果销售渠道不畅,资金链濒临断裂。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坡头区妇联充分发挥“娘家人”的作用,支持她申请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最终,林海燕所在的合作社成功获批最高额度的30万元贷款。在这笔贷款的有力支持下,合作社不但缓解了资金难题,生产规模也得以进一步扩大。比如苦瓜种植面积从30亩扩大至80亩,产值由150吨增长到400吨,长期就业妇女从12人增加到30多人,季节性用工超100人。
在妇联组织的精准扶持下,这些新时代的“金凤凰”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梦想,更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她们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家乡沃土,以产业链延伸拓宽致富门路,让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撂荒地重现生机。从有机茶园到柠檬基地,从花艺工作室到农产品加工厂,一个个“妇”字号产业正串珠成链,绘就“百千万工程”的壮美画卷。这充分证明: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当政策扶持持续发力,返乡创业女性就能在广袤乡村绽放别样芳华,书写“一人创业带动一方”的共富新篇。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