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千年文脉,古韵经典。8月8日,精心编纂的《黄埔古韵经典》系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正式发布。这套由黄埔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政协文史委、文广旅局、文联共同编撰的丛书,涵盖《古诗文卷》《古书画卷》《古遗存卷》《古民居卷》《非遗民俗卷》五卷。丛书以“古韵”为魂、“经典”为脉,首次系统梳理了新石器时代至民国初期的黄埔文化瑰藏,汇集百万字文献与数百帧光影交织,立体勾勒了黄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岭南文化重镇与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坐标。这部兼具学术深度与艺术审美的巨制,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开创了区级历史文化系统化传承与活化利用的崭新范式。
文脉筑基:千年薪火 时代新章
黄埔,踞广州之东,南濒狮子洋,三江交汇处,一片承载着千年不息文明薪火的沃土。陂头岭遗址,镌刻着新石器时代南越先民的智慧印记;古运河鹿步滘和扶胥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见证了海丝文化在此发祥、兴盛;韩愈挥毫《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记载了千年商都的繁荣与变迁;苏轼登临南海神庙,作《南海浴日亭》,吟咏“剑气峥嵘夜插天”,引得历代名家竞相步韵唱和,成就千古诗缘。从宋元“扶胥浴日”、清代“东海鱼珠”,到近现代“黄埔云樯”“萝岗香雪”“科城锦绣",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淬炼出“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的黄埔精神基因。
疾驰的城市化列车,也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带来了挑战。诚如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所言:“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不可避免地挤压着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和社会根基。”许多珍贵的古建雕刻和壁画,犹待深入研究。
在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上,如何平衡发展与文脉守护?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吴碧给黄埔的答卷打了高分:“文化遗产监督保卫工作站获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团体称号;全国首创导航标注全区400处文物点;全省首创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出台广州首个区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意见……黄埔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成果斐然!”
近年来,黄埔对辖区内现有古遗存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挖掘,《黄埔区古遗存总览》《黄埔区十类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项目实施清单(第一批)》等系列书籍相继问世,皆为守护文脉的创新之举。而《黄埔古韵经典》丛书的诞生,正是对这片土地文化根脉最深情的回望与最郑重的赓续承诺。
匠心铸卷:古韵为魂 经典为脉
何为“古韵”?何为“经典”?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阐释,“古韵”,是对历史文化的敬重与传承。丛书收录了民国前形成的文化遗存或文艺作品,个别重要遗存放宽至民国初期,力求将岁月沉淀的珍宝完整呈现;“经典”,则是黄埔选取文化精华的标准,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黄埔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也是黄埔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我们将以丛书为基,推出一系列活动,创作出更多反映黄埔气质的文艺精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说。
丛书如何实现这一宏愿?
丛书共五卷,以文学、书画、摄影、建筑艺术、非遗民俗活动等多种形式呈现,分为《古诗文卷》《古书画卷》《古遗存卷》《古民居卷》《非遗民俗卷》。
《古诗文卷》文体琳琅,跨越千年,名家大作与布衣吟唱同辉,记载黄埔风物人情,文采与史实并重。
《古书画卷》分“刀刻岁月”(碑刻)、“墨韵流芳”(匾额)、“古壁丹青”(壁画)三章,每幅作品的位置、年代、尺寸、作者、风格皆明晰标注,尽显艺术瑰宝之华光。
《古遗存卷》《古民居卷》《非遗民俗卷》三卷甄选精当,既突出重点又兼顾整体,对古遗存、古民居、非遗民俗的内涵特点提炼精准,字字珠玑,尽显编撰匠心。
整体而言,丛书分类精妙、脉络清晰、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既采珠撷玉,又串珠成链,实现了内容精准和制作精良的统一。这是一套兼具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和高雅艺术审美的优秀读物,必将成为读者了解黄埔风貌、感受其独特魅力的窗口,进而推动黄埔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权威立言:学术丰碑 创新典范
丛书的价值和意义,赢得了权威专家的高度赞誉。
许钦松盛赞:“黄埔率先行动,广泛发动专家力量,系统性地将文化遗产划分为五大门类进行深度研究,深入田野调查,扎根民间文艺,贴近文化前沿,把成果展现出来。这种系统化、接地气的研究与呈现模式,在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树立了一个标杆性的优秀范例。”他指出,丛书不仅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黄埔记忆”,更昭示了一条清晰可行的文化传承实践路径。
丛书学术顾问,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代表委员李伯云誉之为“集大成之作”。“丛书囊括了黄埔传统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四大板块的精华。”他说,在编撰过程中,编委会恪守学术规范,对每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均进行了严谨的史料考证,“为黄埔历史文化传播提供了权威性、全面性的依据,为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丛书的价值更在于其现实指导意义。长洲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罗琳琳表示,丛书充分展现了长洲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魅力。她举例说,《非遗民俗卷》所述“波罗诞”节庆品牌化经验,可赋能长洲岛文旅活动策划。“我们将以丛书出版为契机,打造深井古村等文化地标,并让黄埔古韵成为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温馨提示:
《黄埔古韵经典》丛书现已开通对公预售通道,意向单位可扫码登记认购。同时预购放出700个早鸟认购优惠,原价198元的基础上,向前200套预购认购用户赠送全套精美黄埔古韵文创书签,第201套至700套预售订购用户可抽取书签盲盒。未来,还将开通面向普通读者的购书渠道,上线各大购书网站,与广大读者见面。
文图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郭晴 通讯员许婉 李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