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刘佳淇报道 8月11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489.HK)突发停牌公告,股份自当日起暂停交易,截至8月13日仍未复牌。因未披露具体“内幕消息”及停牌时限,这家老牌车企的转型动作引发市场密集猜测。
停牌前,东风市场表现反差显著。8月7日盈利预警显示,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90%-95%;但股价逆势走强,停牌前一日(8月10日)大涨8.55%,从6月23日3.35港元/股低点至8月8日6.30港元/股高点,区间涨幅近90%。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销量端“冰火两重天”;据其8月3日披露的1-7月产销数据,总销量97.85万辆(同比降8.9%),其中合资品牌承压明显,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6.8%、31.2%、29.2%;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板块逆势增长,销量24.96万辆,同比增幅达35.5%,成为核心支撑。
梳理近年汽车行业停牌案例,背后多指向转型中的战略调整与生存挑战。
财务危机类如恒大汽车(00708.HK),2025年4月因未按时披露2024年度业绩停牌,其间接全资子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已于3月26日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截至8月13日仍处停牌状态,面临退市风险,暴露新能源车企资金密集型行业的生存压力。
资产重组类如渤海汽车(600960.SH),2025年6月因收购北汽系4家零部件公司股权停牌14天,成为传统车企通过资本运作优化结构的典型。
股价异常类如*ST众泰(000980.SZ),2021年3月因40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涨252.63%(含30个涨停)启动停牌核查,折射转型期估值混乱,此类炒作缺乏基本面支撑,投资者需警惕退市风险。
此外,广汇汽车(600297.SH)2024年因股价连续低于1元退市,反映新能源直营模式对传统4S店体系的冲击。
以上事件指向行业深层变革,传统合资模式式微、新能源业务需资本输血、产业链整合加速。东风此次停牌恰逢转型关键期,市场猜测或涉及新能源业务分拆、战略投资者引入或资产整合。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4.3%,1-7月升至45%,行业洗牌提速。需注意的是,根据港交所规则,若东风连续停牌超过3个月未披露内幕消息,可能面临退市风险,此次停牌或将成为其转型成败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