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为期三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南海再现千帆竞发场面。
新快报记者获悉,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于8月15日至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拉开帷幕。本届开渔季3400余艘渔船与万千南海渔船一起,有序驶向丰饶的南海渔场,再一次展现广东“向海而兴、耕海牧渔”的生动画卷。这也是历届开渔季活动集中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南海开渔,广东人的“海鲜自由”来啦,点击图片打开H5,一起出海“争”鲜!
广东海水鱼养殖产量逼近百万吨
占全国产量近半
南海开渔,既是渔民的节日,也展现着广东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介绍,广东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广东唱响“海洋牧歌”的背后,是政策保障、种业攻关、装备创新与项目建设等协同发力的成果。在种业攻关方面,广东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跃居全国首位。在国内首次实现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池塘驯养,在省内首次突破红瓜子斑和海鲈全流程人工繁育技术。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2024年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占全国一半,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全国领先。广东依托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采用“业主制”+“赛马制”+“创投制”管理模式开展技术攻关,升降式桁架式网箱、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工船等一批新型智能装备相继下水;无人智能养殖投喂船、水下机器人、投喂无人机等行业关键技术设备投入实测应用。
与此同时,广东抢抓项目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持续完善。围绕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了苗种繁育、装备制造、饲料动保、设施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及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创建了金鲳鱼、生蚝、海鲈等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三条两百亿级的产业链纵深发展。累计建设阳江海陵岛-阳西等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启动建设一批省级渔港经济区,推动港产融合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实习生 贾雨菲
摄影:新快报记者 观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