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8月16日,“何以为家——2025年度许钦松创作奖全国总评选优秀作品展·南海站”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有为馆开幕。这是许钦松创作奖首次走进南海西樵,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100余件优秀青年艺术作品,以艺术之笔深刻叩问当代青年的精神归属,为观众呈现一场关于“家”之本质的深度艺术探寻,共同开启这场艺术之旅。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化“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书写文化赋能城市、点亮美好生活的精彩篇章。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社会工作部、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人民政府主办,西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西樵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西樵镇文体旅游服务中心、樵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樵有为馆承办。
在现场,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故宫研究院中国画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罗胜京,南海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卢启良,南海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敏华,南海区文联副主席游远荣,西樵镇党委书记夏泽鸿,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邝颖新,北京瀚和文化运营总监、大地艺术节中国团队运营负责人李晓陶,方所集团四川方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有为馆顾问徐敏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麦凌宇表示:“本次展出的优秀作品,饱含着青年艺术家们对‘家’的深刻思考与艺术表达,其中不乏以西樵为背景创作的佳作,这正是艺术与沃土交融的生动写照。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心安之处即为家。这里有指引精神家园的文化灯塔,有安放艺术理想的温暖港湾,更有拥抱奋斗者的宽广胸怀与贴心服务。”
在有为馆汇聚了本年度优秀毕业生的精彩作品,现场远道而来的艺术家、策展人、高校师生等齐聚于此。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罗胜京院长表示,“在具有艺术气息、创作无限的有为馆,使艺术家们的梦想在此生根、绽放。”
许钦松与西樵山的艺术情缘,始于这里的灵山秀水,更在此结下与夫人珍贵的艺术情缘。这份不解之缘,生动诠释了艺术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许钦松表示:“南海,有眼界有见地!希望未来有更多合作,为南海人做好更多‘家事’。”
本次展览精选的10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版画、油画、水彩、综合材料绘画、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览围绕四个价值指向构建艺术探索维度:“筑巢-迁徙”记录个人与集体迁徙的轨迹,审视现代生存中空间与身份的不确定性;“根脉-生长”探讨情感联结与关系网络中的“家”,呈现血缘与创伤的复调;“她他-我我”聚焦自我认同的心灵居所,从“我是谁”出发回应“我向何处去”的归属之问;“此岸-彼岸”指向精神家园的超越性追寻,引领观者步入艺术家构建的“精神圣殿”。
作为本届许钦松创作奖金奖获得者、艺术家代表张樊生表示:“今年的策展主题‘何以为家’非常合时宜。每个人都有一个地理上的故乡,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能令人内心获得平静的,是对精神家园的寻觅,这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也是抵达精神彼岸的一次缓慢的归乡。我的作品的核心理念,是以每日微薄的努力,敬畏时间的流逝。”
有为馆作为南海的艺术新地标,自2024年11月启用至2025年7月10日,共举办展览及各类会议、培训等活动45场。这次再迎来重磅展览,市民在“家门口”、游客“到此一游”,就可免费欣赏到来自国内各大美院顶尖毕业创作的优秀作品。
据介绍,有为馆,位于南海区西樵镇听音湖片区的听音广场南侧,占地约38.6亩,建筑总面积为4.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两层。馆名“有为”,既是对南海先生的遥遥致意,也是对文脉赓续的矢志担当。
有为馆是以“广府美术馆”为建设定位,同时兼顾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湾区“文化艺术综合体”。地上建筑主要为国际级展厅、文物展览级别的展厅,以及相关配套的学术报告厅、画库、工作室、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空间、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研究场室等。地下建筑主要为负一层的商业区域以及负二层的停车场。此外,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永久总部,也官宣落户有为馆内,它不仅作为大地艺术节的艺术会客厅,也为艺术作品展示和艺术活动开展提供空间。
本次作品展将持续至10月8日,其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和公共教育项目。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通讯员:张健文 张嘉宜
摄影:潘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