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主题为“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经单位推荐、专家审核、结果公示等程序,2025年“广州好医护之广州名医”、2025年“广州好医护之广州好医生”名单出炉(见文后)。
8月18日下午,在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好医护之“广州名医”&“广州好医生”主题分享会暨中医类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授牌活动中,十名“广州名医”及百名“广州好医生”获颁荣誉证书。
“广州好医护之广州名医”名单(10名,排名不分先后)
1.殷晓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3年肝胆胰外科临床经验,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机器人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2015年至今累计主刀完成疑难复杂机器人肝胆胰手术近1200例,成功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实施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国内首创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病I型(MEN1)患者实施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左半肝切除及胰尾切除术,发表于国际著名SCI杂志Hepatobiliary Surg & Nutr 2023,是国内该领域领军人物之一。
2.严励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从医40余年,致力于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胰岛B细胞功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是国内最早建立完整B细胞评估体系的人员之一。同时,组建团队开展糖尿病足综合防治研究,践行“预防为主、分层综合管理、全程跟踪”的糖足防治理念,为全面提升我国糖尿病足的防治水平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是我国糖尿病足临床防治及科学研究的主要带头人之一。
3.张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39年肿瘤内科工作经验,致力于肺癌与鼻咽癌等实体瘤的综合治疗。全球首创免疫双抗及抗体偶联药物延缓肺癌靶向耐药新方案,建立一线化疗联合国产免疫治疗的新标准,研究成果写入中国CSCO、美国ASCO、欧洲ESMO等多国指南,指导国内外肿瘤临床诊疗。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在国内首创“无痛病房”“无呕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并牵头撰写中国指南,为中国肿瘤相关支持治疗提供专业规范意见。
4.郑小飞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0余年运动医学临床经验,致力于骨关节疾病/运动损伤诊治、预防及相关临床/基础研究,年均手术量1000台以上,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全镜下Latarjet/肩盂植骨术、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等疑难复杂运动损伤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技术跻身国内领先地位,国内首创的动力化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way联合背阔肌转位等多项国内首创技术获得国内同行认可和关注,为严重肩袖撕裂、肩关节不稳病人的康复带来福音。
5.孙图成 广东省人民医院
深耕心血管外科25年,累计完成手术近6000台,涵盖主动脉夹层、瓣膜病、冠心病等。近年完成高龄产妇急诊剖宫产与夹层修复、全国最小年龄LDS患儿胸腹主动脉置换、世界罕见复杂先心病合并巨大动脉瘤一期根治等多例高难度手术。对口支援完成南疆首例升主全弓支架术及冠脉内膜剥脱术,填补当地技术空白。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等重大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潘速跃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35年神经内科临床经验,从事神经重症21年,是国内神经重症专业的发起人和带头人之一。2009年牵头成立国内最早的两个神经重症学术团体之一;是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组长和中国卒中专科联盟重症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撰写《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规范》和《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积极推动了国内神经重症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7.邵龙泉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30余年深耕口腔颌面修复,致力于颌面部修复生物材料与关键技术的攻关,率团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多项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超越。针对骨缺损修复缓慢、种植体骨整合不良以及修复体易磨损等临床痛点,研发系列仿生化颌面硬组织修复/替代材料,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其年均接诊量超2000人次,完成颌面赝复体个性化定制与乳突区种植体植入术等高难度修复手术逾千台。
8.曾国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深耕泌尿外科36年,首创负压吸引微创取石术:SMP及FANS技术,个人累计完成此类手术超1万台,吸引欧美等50多个国家700多名医生来华进修。该技术获2023年广东省专利金奖,2024年中国专利银奖,曾国华也荣获2024年首届“国家杰出医生”称号及2025年国际腔内泌尿外科协会最高荣誉奖Ralph Clayman Mentor Award。
9.张竞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6年,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致力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卫健委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过去5年内年均门诊量约4000人次、年均查房量1000余人次,疑难危重患者占比达35.3%,在重大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尤其是在疑难危重疾病的中医药诊治和治未病等方面具有显著工作绩效和能力。
10.周文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医学领域专家、“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发起人,牵头构建国内领先的新生儿分子基因诊断体系,建立全国首个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单元,推动新生儿罕见病数据库建设及区域协同筛查。其主导粤港澳大湾区基因与细胞治疗中心建设,打造国家区域儿童(妇幼)疾病与健康研究院等高能平台;作为中国新生儿协作网联合主席,牵头搭建全国性的新生儿临床协作网络,提升我国新生儿疾病防治整体水平。
“广州好医护之广州好医生”名单(100名,排名不分先后)
姚书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 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邱 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亚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马丽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胡昆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林 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罗莉霞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甘小亮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刘继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 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麦 穗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胡晓莉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宋 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马腾辉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黄 卫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海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 飚 广东省人民医院
杨学宁 广东省人民医院
涂海燕 广东省人民医院
何军明 广东省中医院
李永津 广东省中医院
刘瑞健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杨东新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王 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钟兴明 广东省生殖医院
刘来昱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赵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龙 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张 健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杨丽华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汤 颖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陈恩生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金辉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张文忠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李慧忠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王澍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汉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万 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刘爱群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廖 锐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邵文龙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科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余裕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军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蒋小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孙 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刘 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陈明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方向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张兆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田允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 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王新亮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玉平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高宗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宋 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石 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张 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易志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王亚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戴志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何平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张 涛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王 敏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肖海浩 广州市胸科医院
马文斌 广州市胸科医院
郑 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彭妙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颜登鲁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张利朝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张三泉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
刘玉梅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
张燕燕 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阮德锋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
吴 奇 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
王晓毅 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肖 捷 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
蒋 洁 广州市荔湾区口腔医院
周 莺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廖粤芳 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曾 东 广州紫馨整形外科医院
黎丽嫦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
王 诗 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 莉 广州市白云区棠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程善廷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
杨宇红 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显雄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赖福丰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北兴卫生院
邵东平 广州花都爱尔眼科医院
孟庆举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
马航展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余 榆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鸿基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东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曾凡斌 长龙港医院
陈海平 从化区中医医院
陈国崇 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
庞小丽 广州从化康宁精神病医院
曾爱同 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中心卫生院
陈文亮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贤安 通讯员 穗卫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