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场呈现出“债冷股热”的鲜明格局。债券市场在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震荡调整,这一态势迅速传导至银行理财产品领域,部分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短期回调;而权益市场则随着回暖趋势,为权益类理财产品带来了亮眼表现,近九成产品取得正收益。
理财产品收益分化加剧
7月下旬以来,债券市场开启调整。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以债券为主,部分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随之下滑。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27948款,环比增加1058款,占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的68.51%。其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为2.98%,环比上涨0.08个百分点;但封闭式产品增量放缓、收益承压,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普降至1.37%。
与债券市场的低迷不同,权益市场近期持续回暖,不同类型理财产品收益分化加剧。纯固收类产品缺乏权益资产对冲,收益率下行明显;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的混合类与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强劲,成为理财市场“黑马”。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市场上存续的、由理财公司发行的公募权益类理财产品共48只。其中,40只产品年内收益率为正,占比近九成;24只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超10%,占比达50%。
从管理机构看,高收益产品呈现集中化特征。华夏理财管理数量最多,达7只;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分别有5只和4只。华夏理财旗下“天工日开6号(微盘成长低波指数)”表现尤为突出,年内收益率36.70%,位居榜首。其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二季度末份额总数达423.93万份,较一季度末环比大增224.78万份,增幅高达112.86%。收益率排名第二的“华夏理财天工日开8号(贵金属指数)”年内收益率也达30.14%,不过受贵金属波动影响,该产品近一个月收益率仅为0.72%。需注意的是,这两款产品风险评级均为R5,属于高风险产品。
权益类理财有望迎更大发展空间
对于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提升的原因,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认为,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宏观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权益资产估值修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指出,今年我国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前7个月上证指数上涨4.89%,为权益类理财产品提供有力支撑。
尽管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突出,但产品数量并未显著增长。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从类型结构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以29.81万亿元的规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分别为0.77万亿元、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权益类产品占比仍处低位。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持续推动和市场环境改善,权益类理财产品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未来将“渐进式扩容”。明明表示,在国内低利率市场环境与高质量发展宏观背景下,国内投资者对债券类资产的偏好会随其收益中枢下降而减弱,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将成为未来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