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布设153个AI卡口、450支慧眼织就“天网”;采用先进技术,年处理建筑垃圾1000万吨、减碳22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95.7%;推行电子联单全程溯源……8月15日,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作为循环经济代表,亮相2025年全国生态日广东省活动,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经验分享。
8月15日,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等多部门共同主办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广东省活动,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韶关市始兴县举行。在案例分享环节,作为循环经济方面的代表,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谭钊雄以《以智慧之针绣绿水青山,用科技之钥筑无废未来》为题,进行了典型经验分享。
“白云区作为广州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肩负着探索城市精‘绣’‘智’理、建设美丽山水花城的使命。”谭钊雄介绍,白云区以智慧城管重塑城市治理逻辑“破局”,以全链条减碳筑就无废城市“攻坚”,以科技与人文共绘绿美白云“赋能”,在云山珠水间奋力书写“两山”转化的时代答卷。
谭钊雄介绍,白云区引进国际先进破碎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95.7%,再生骨料用于白云站TOD等重点工程,节约成本30%。运用资源化革命技术和手段打造循环利用全国样板,将建筑垃圾变为“城市矿产”。谭钊雄表示,“如今,白云区建废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0万吨,年减碳22万吨,相当于每年为广州种下1200万棵树。”
直面建筑垃圾偷倒乱象、资源化处理技术瓶颈与用地矛盾等困局,建废运输事故和污染生态环境等痛点,白云区城管部门整合2.8万个城市部件、9.1万台套感知设备,建成全国首个全域覆盖的“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布设153个AI卡口、450支慧眼以及25台无人机矩阵组成空天地一体化体系监管,配合车载摄像头倒查等智慧手段,最快在3小时内即可锁定涉事企业及人员,让建废违规处置行为无所遁形。
据悉,白云区城管部门已连续两年以令人瞩目的绿色低碳实践成果亮相全国生态日广东省活动。在2024年全国生态日广东省宣传活动中,该局垃圾分类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项目入选全省20个全面绿色转型典型案例。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通讯员成广聚 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