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就在一瞬间。
生寄死归,一瞬而已。我们看过不少文学化的表达,并不是那么容易引起共情,有时还会让人感到某种俗套。
但是,当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场域,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当一个个平凡的个体,用实际行动诠释刹那间的生死抉择,那种震撼力无与伦比。有些事情堪称壮烈,有些事情看上去似乎很小,但其精神内核却高度一致,那就是向上向善、舍己为人、舍生取义。
8月8日,汕头人吴秋钟在海南万宁市为救三名溺水者不幸牺牲,年仅37岁,万宁市蓝天救援队有关人士感慨万千:“他基本是在拿生命救人。”8月6日清晨,广州市白云区黄庄片区突发山洪泥石流。治保队员汤伟鹏急速驰援,在危机关头,他大喊“快走”,用力推开他人,自己却被泥石流吞没,年仅35岁。
生命只有一次,唯一的东西必定是珍贵的。吴秋钟、汤伟鹏和你我一样,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他们也深爱他们的家人,但是,当意外发生、灾难来临,他们的内心澄明如镜。那一个时刻他们大概没有任何杂念,而只有救人的急切。
我们并不是在使用易遭诟病的全知视角,但是我们坚信,如果没有这样的纯粹,在生死抉择面前,他们又如何做到那样果敢坚毅,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瞻前顾后。
万宁市海滩上,那位获救的家长哽咽着说:“我和他(吴秋钟)没有任何交集,都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就天人永隔,这真的让人无语凝噎,宇宙无穷而生命脆弱,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深悲;吴秋钟、汤伟鹏那么年轻,生命的音符还远没有弹奏到最高音,还有许多有趣的人、有意义的事等着他们去遇见、去经历。这让人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并真切地体会到悲哀的重量。
很多人读过军旅作家金敬迈以真实人物欧阳海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1963年冬,部队野营归途中,一匹驮炮战马受惊冲上铁轨,眼看与飞驰而来的客车相撞。危急关头,欧阳海冲上前推开战马,600多名旅客脱险,自己却被卷入车轮,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吴秋钟汤伟鹏的壮举,有欧阳海的身影,都是在生死一瞬间义无反顾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们在日常生活里,也许是和你我一样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是面对突发事件,他们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堪称开山裂石。
这绝不是偶然,不是一时的冲动,从他们身边的同事、邻居的采访中,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里,他们都有一副相似的古道热肠,那就是一以贯之的乐于助人、勇于奉献。也就是说,英雄的炼成,其实不是在救人的那短暂的一瞬。
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用一桩桩、一件件善行义举,共同托举了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广东精神底色。
比如,梅州一名少年野泳溺水,路过的家电师傅朱喜林迅速跳河捞人抢回一命;河源一幼儿误入河道,被急流冲走。一男子毫不犹豫跳入水中将孩子救回岸边;比如上班高峰期一男子倒地不起,路过的汕头护士吴婉丽紧急施救直到救护车抵达;韶关一名护士李梦旖在南京南站候车时,偶遇旅客突发疾病。她在末班车截止前28分钟极速施救,直到患者转危为安,才匆匆赶车离去。
正是因为这些“只道是寻常”的凡人善举,所以人间值得,所以广东值得。
文 | 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