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8月22日,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下称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举行第1万台医疗设备交付仪式,并宣布西门子医疗(深圳)开放创新平台正式启用。
据介绍,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成立于2002年,是西门子医疗全球唯一拥有完整磁共振价值链的生产研发基地,已实现从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系统到整机集成的全链条本土化,并承担德国总部外唯一的血管造影系统整机研发与生产功能。据了解,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已累计推出超20款高端医疗设备,包括17款磁共振设备和3款血管造影设备,整机设备本土化率达到80%。
就本土化来说,深圳基地已成功实现首台国产7T超高场强磁共振MAGNETOM Terra.X和超高端血管造影系统ARTIS pheno Master的本土化研发生产,带动产业链持续升级。在此基础上,西门子医疗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2025年1月,总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的西门子医疗深圳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正式破土动工,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
“这1万台设备已经发货到了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石对记者称,在服务中国的同时,深圳基地也积极面向全球供货,成立以来医疗器械整机出口比例达到65%。2024年,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磁共振出口金额占广东省同类产品的90%以上,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以上,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的重要支点。
同时,深圳基地长期致力推动供应链协同,为本土企业持续赋能。二十余年来,培育超过300家核心本土供应商,通过推行西门子全球标准、联合开发、生产工艺指导等方式,助力其提质升级,其中超40%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磁共振磁体的金属真空罐需要非常精密的低温技术,对焊接、加工的精度要求也很高,我们与本土供应商共创,同时培育本土供应商。”马天石称,这家供应商已成长为核心供应商,也由中国走向了世界。
同日,西门子医疗(深圳)开放创新平台正式启用。
“在持续攻克核心部件和系统集成等挑战的同时,西门子医疗成功推动中国创新成果走向世界。”马天石表示,“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全新开放创新平台,联合产业链伙伴推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集聚,深化区域产业生态建设,以更高水平的‘深圳智造’助力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平台坐落于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汇集了代表全球尖端水平的磁共振介血管造影系统,还整合了西门子医疗最前沿的磁共振应用技术、科研序列库与完整的软件开发环境,支持与第三方AI算法的无缝对接,为医疗设备智能化和医学图像智能解读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我们紧跟国家战略,要真正做到创新,就不能闭门造车,一定是生态的创新,开放式的创新,充分利用创新生态跟大家一起去实现创新。”马天石对记者表示,西门子医疗(深圳)开放创新平台具备五大价值与功能,包括提供创新技术孵化、产学研医联合共创、临床研究服务、临床开发技术培训与产业伙伴服务。“产学研医联合共创是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初创公司一起做产学研医,以求把医工转化做得更好;临床研究服务是以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等为导向关注一些重要疾病,帮助临床问题的解决等。”
据了解,首批合作意向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与医疗机构,他们对与深圳开放创新平台的深入合作表示期待。
据悉,近期,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还获颁了“深圳市总部企业”和“国家级绿色工厂”两项殊荣。未来,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将全面推进干磁体磁共振的本土化生产转型。预计2030年后,西门子医疗全球磁共振产品将全面采用DryCool干磁体技术,从而实现磁体技术的绿色可持续变革。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