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的人文关怀,或许是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安慰,一次真诚的陪伴。近日,由广州市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下简称心理救援队)主办的首期心理急救员通识培训,历时四个月圆满落幕。据悉,该次培训以分组形式开展授课学习,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和严格考核机制,着力提升队员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干预能力,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注入专业力量。
记者了解到,首场培训以“心理急救概要”为题,深入剖析心理急救的核心要义。课程不仅明确了心理急救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规范,更强调尊重受助者人格尊严和保障救援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心理救援队队长简步青通过解读红十字志愿者伦理规范、心理服务保密原则等专业内容,为学员们筑牢了职业操守的根基。
如何提供心理急救?第二讲聚焦实践技能提升,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研讨,引导学员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风险评估方法。
由救援专家抛出的“心理急救中的自我保护”内容,详细讲解救援前的身心准备、救援中的压力调节及救援后的身心恢复技巧。在“空瓶子技术”实操环节,学员们全情投入,深刻认识到专业技能与心理韧性对救援工作的重要性。
实操内容干货满满。专家系统梳理心理急救的工作流程,通过小组讨论和预案推演,学员们不仅厘清了心理急救与其他心理服务的区别,更掌握了构建多功能救援团队的方法。
除了课上学习外,课后各小组积极开展线上练习以及相关内容讨论,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将所学技术深化于心。
据介绍,本期培训共计59人次参与。未来,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急救员通过考核后将在实践中历练,成为守护群众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传递红十字会的温暖与希望。
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