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牺牲的确切时间地点得以确认。黑龙江省档案馆8月27日向新华社记者独家披露一份日伪档案显示: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县城西南5千米标高四九〇(高程490米)附近壮烈殉国。
牺牲地点在靖宇县县城西南
这份形成于1940年3月16日、名为《绥阳国境警察队本队关于杨靖宇被射杀的通报》的档案记载,1940年2月23日15时左右,濛江县保安村4名村民向伪濛江县城警署告密:“一名匪贼强行索要粮食”。根据告密人描述的相貌和衣着,日伪军警判断此人可能是杨靖宇。15名日伪军警于15时30分到达保安村,由告密人带路赶到现场。16时左右,日伪军警在濛江县南方标高七〇三(高程703米)西方高地,发现杨靖宇将军并追击至三道濛江河。“16时30分,在濛江县城西南5千米标高四九〇附近”,杨靖宇将军英勇就义。“尸体在数名杨靖宇部下见证下,经实地验证后,确认无误为杨靖宇。”
档案详细记载了杨靖宇将军就义时随身携带的物品:毛瑟手枪1把(子弹160发)、柯尔特手枪2把(子弹共70发)、现金6660圆、笔记本和表。
负责这份档案翻译的黑龙江省档案馆宣传教育文化处一级主任科员赵倩说,这份标“秘”的内部通报是日伪军警用来炫耀其所谓“战果”的。“这暴露了日军残暴侵略的本性,也印证了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联和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他的存在令侵略者胆寒。”
东北烈士纪念馆编辑研究部主任贠占军介绍了1940年伪满洲国圆大致的购买力——“100斤猪肉价格是35圆,6660圆能买很多东西。他至死不肯舍弃宝贵的武器和经费,显示出他准备长期斗争的坚强意志。”
坚持斗争,沉重打击日伪军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杨靖宇从河南奔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五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杨靖宇灵活运用游击战术,驰骋在辽吉两省,成为日寇在东北的噩梦。第一批集体进入靖国神社的所谓关东军“肉弹十勇士”,就是在1936年初,由杨靖宇将军指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歼灭,结束了他们罪恶的生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杨靖宇发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等号令,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除日寇。对于这份布告,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主任刘信君表示:“在这个布告当中,杨靖宇号召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同时杨靖宇组织所属部队,积极主动出击,牵制日军主力,积极配合关内作战。”
在1938年8月,杨靖宇将军指挥的一场重要战斗——长岗战斗。“杨靖宇亲自指挥,咱们一共是450多人,牺牲了20多人,伪军索(景清)旅号称‘剿匪之花’,就是在长岗被歼灭了,西田重隆和高冈武治在这里被击毙。”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授韩冬说。这一仗重挫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也彰显出杨靖宇的军事才能。
牺牲时胃里是枯草树皮,无一粒粮食
1939年夏,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到任后,把杨靖宇列为伪满洲国第一心腹大患,悬赏两万元收买他的人头。日军调集大量日伪军警,对杨靖宇及东北抗联进行疯狂围剿。抗联将士经常十天半个月吃不到粮食,渴了抓把雪,饿了吃树皮、草根。东北抗联老战士彭施鲁回忆说:“(当时)没有粮食吃,衣服没有补,住房的条件也没有。部队连生存都很难。”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杨靖宇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危险。
当时,杨靖宇有一个活下去的选择,就是离开东北撤到苏联境内。原吉林省通化市靖宇陵园所长刘善业说:“如果他带部队北撤(至苏联境内),他就可以活下来,但是他知道,他要走了,‘南满’的抗日形势就要起很大的变化。他说我不能离开‘南满’,我们在‘南满’坚持抗战,老百姓心中就有一杆大旗,抗日的大旗。我们要走了,这杆大旗就倒了,他心里很清楚,留下来就是牺牲。”
1939年秋冬开始,杨靖宇和魏拯民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山地游击战。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吉林濛江一带,进入他人生最后的转战岁月。据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24件杨靖宇牺牲前百日战斗档案,在1939年10月下旬到他牺牲的100多天里,杨靖宇与日伪军作战达47次。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附近,完全断粮六天的杨靖宇与敌人周旋了五个昼夜。面对敌人的劝降声,杨靖宇以愤怒的子弹回应,最终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残忍地将杨靖宇断头剖腹,想要知道他为何能在冰天雪地、完全断粮的情况下坚持那么长时间。结果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杀害杨靖宇,被日军当作在东北取得的重大胜利,参与人员纷纷加官晋爵。伪通化省警务厅长、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就是其中一人。这个曾在东北地区大力推行“三光”政策的战犯,最终于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前夕,在绝望中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以杨靖宇为代表的抗日英烈威武不屈的气节惊天地、泣鬼神,激励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这些民族脊梁如巍峨的丰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屹立不屈。
来源: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何山)、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