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校园内出现有一男子手持刀具伤人,立即启动处置!”8月28日下午,广州商学院第四教学楼内,随着模拟警情指令下达黄埔区最小应急单元大比武团队赛正式开赛。
参赛队员身着防刺服、手持防暴盾牌快速集结,1分钟内完成现场隔离疏散,3分钟联动互助力量控制“滋事人员”,5分钟配合增援警力完成后续处置——整套流程严格对标“1、3、5”快速响应规范,展现出过硬的应急处突能力。这是发生在黄埔区2025年最小应急单元大比武赛事上的生动一幕。
当天,“实战大比武 齐心迎全运”2025年度黄埔区最小应急单元大比武圆满收官,该区53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以实战演练为“十五运会”“残特奥会”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比武竞锋芒:实战场景检验“应急硬功”
本次大比武延续“以赛促练、以练促干”传统,聚焦“实战化、场景化”设置个人技能比拼和团队协作比武两大核心项目,全方位检验应急队伍的单兵素质与协同能力。
个人技能比拼于8月21日完成角逐,50米障碍跑项目中,队员需连贯完成防刺服穿戴、防暴盾牌/钢叉操作、伤员救助等环节,重点考核装备使用熟练度与单兵反应速度。最终,龙湖街道办事处赵肇安凭借“41秒完成全套操作、零失误处置模拟伤员”的出色表现,斩获个人赛第一名,另有5名队员分获二、三等奖。
团队协作比武则直击真实风险场景,设置“宵夜档寻衅滋事”“售楼部聚众围堵”“学校持械伤人”3类模拟情境,53支队伍通过抽签分18轮参赛。在“校园持械伤人”场景中,参赛队员需同步完成“关闭校门、隔离行凶者、疏散学生、保护受伤家长”等动作,“聚众围堵”场景则考验队伍“快速隔离挑头人员、防止人群冲撞、劝阻围观群众”的协同能力。
裁判组由公安特警教官组成,从“响应速度、处置规范度、联动效率”三大维度评分,最终广州商学院最小应急单元以“全场景处置流程零疏漏、联动响应效率第一”斩获团队赛一等奖。
大会上,电磁网捕器和电磁网捕巡检机器狗首次亮相。电磁网捕器采用自研电磁弹射技术,可与盾、棍、叉等传统安保器械结合使用,实现对10米内移动目标的快速、安全网捕。目前,黄埔区151所中小学校最小应急单元均有配备。电磁网捕巡检机器狗以智能识别、安全控制为核心应用,是首款AI识别、电磁发射、具身智能装备深度融合的安全产品,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安保巡逻、全景监控、目标识别、监测预警、智能网捕等功能,主要用于重点场所安保巡防、危险目标识别与抓捕控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场景。
比赛现场,观众席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广州商学院师生代表全程观摩,“从队员们的动作里能看到真功夫,有他们在,我们对全运会期间的安全更有信心了!”现场一名学生说道。
筑基强能力:应急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大比武的精彩表现,源于全区最小应急单元‘量质齐升’的扎实建设。”黄埔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副书记张帆在活动中介绍。自广州市启动最小应急单元扩面提质专项行动以来,黄埔区坚持“应建尽建、建强用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建设成绩单:
在“量”的覆盖上,黄埔区累计新建最小应急单元498个,100%完成市级建设任务,实现学校、医院、商圈、工地、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全覆盖,全区应急单元总量与覆盖率均创历史新高;在“质”的提升上,建立“常态化培训+实战化测试”机制,累计开展专项培训45场、线上拉动测试2万余次、线下督导检查1.6万余次,为校园类应急单元100%配备电磁网捕器;在“效”的发挥上,全区最小应急单元综合评分连续2个季度位居全市第一,已成功联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29起,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每月都会开展‘送教上门’,从装备使用到场景处置,确保每个队员都能‘拿得出、用得好’。” 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负责人表示,此次比武的3类场景,正是基于日常处置高频事件设计,旨在以赛代练、查漏补缺。
当前正值“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关键阶段,黄埔区作为广州赛区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大比武不仅是建设成果的“检验场”,更是全运安保的“练兵场”。
“我们将以此次比武为新起点,保持‘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状态,全力护航全运会安全!”获奖队员赵肇安代表全体参赛人员表态。
下一步,黄埔区将持续强化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为“十五运会”“残特奥会”成功举办奠定坚实的社会安全基础。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陈铂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