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郑志辉报道
始建于南宋末年的广州市花都区塱头古村,是广州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8月30日,一座融合现代设计与岭南文脉的研学中心在这个700年古村中正式启幕。开幕仪式上,在田野与农具装点的展厅空间内,艺术家刘庆元、刘声、小河与寻谣计划、西三歌队通过源于乡野的吟唱与诵读,用音律打造出一个充满乡土艺术气息的学习空间,呈现了一场扎根土地的教育实践。
作为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打造的文教融合新业态,该中心与春阳台艺文中心共同组成塱头文教“双核”,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创新范式。它不仅承载着“向土地学习”的教育理想,更寄托着让人才与利润留在村庄的乡村振兴愿景。
“耕学+”解锁研学新模式,承载古村文脉传承新使命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研学中心,实际上是由西向东,由三栋相连的小楼依次连接而成。它其实是一个集居、游、学、耕、艺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研学中心。”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塱头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沈旻在开幕式后接受采访时介绍。
在著名建筑师张永和主持设计的建筑内,三栋楼总建筑面积达4602平方米,配备了智能教室、工坊、多功能厅(体育馆)、共享书房、艺创展厅、青年宿舍、亲子客房、餐厅、共享厨房及农事体验区等。这里不仅是学生、艺术家和学者的居所,更提供了艺创展览、学习创作、手工非遗活化等多元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研学与生活体验。这种设计体现了“耕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打破传统教育的空间界限,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与传统、与社区深度连接的学习环境。
今年7月,研学中心启动试运营并迎来首期学员——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与人文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漫步经典”国际夏令营的22名学生。在为期三周的学习中,学员通过粤剧研习、咏春体验及“从田野到餐桌”等特色工作坊,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中山大学副校长、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谢湜教授评价道:“这次活动依托塱头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真实社会场域,构建起‘经典文本–社会实践–艺术表达’三阶育人模式,实现了国际经典教育方法与中国人文田野实践的有机融合。”
“夏令营还特别设置了公益英语教学与家访环节,学员通过在塱头村的家庭访问,深入理解乡村教育生态、代际关系与文化认同,重新审视经典中所涉及的‘家’‘礼’‘教育’等观念的现实落脚点,强化了跨越文化和时代边界的社会责任感。”他介绍道。
近期,“耕学+”研学中心面向大湾区青少年学生推出“暑期研学体验官”系列活动,吸引了接近千名家长为孩子报名,“我是塱头小匠人”“塱头未来名居设计营”“奔跑吧!少年”等特色体验课程全部爆满。丰富多样的研学课程展现了“耕学+”模式的独特魅力,也获得了参与学生与家长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反馈。
秉持“向土地学习”理念,唯品会助力探索乡村教育新范式
“整个项目都是公益的。”沈旻明确表示,“唯品会慈善基金会进入塱头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整体项目定位就是希望通过公益性投入,用艺术乡建的方式来活化这个国家级的历史传统村落。”
据记者了解,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9月,花都区人民政府与唯品会公益签订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公益性投入,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模式。从2023年4月20日至今,塱头项目的七大文化业态已全部落地,包括春阳台艺文中心、和春住文化乡墅、“心画中国”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积墨楼“太阳永照”古村展览、塱那头草地、市集商铺和“耕学+”研学中心。
截至目前,唯品会已在塱头项目投入超过三亿元资金,远超最初预算。“但这没有让我们改变公益的初衷。”沈旻说,“一个项目真正要成功,三四年只能算是起步阶段。”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塱头项目在规划之初就明确了“把人才和利润留在村庄”的目标。
“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如何为村民在家门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沈旻介绍,“像春阳台艺文中心这样大体量的空间,开放后需要各种工作岗位;和春住作为专业化运营的文化精品民宿,也有同样需求;研学中心开业后,同样会向村民开放各种工作岗位。”
截至目前,项目已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两百多个就业机会。“这让村民既能在工作过程中重新理解自己村庄和传统的魅力,也能通过工作有尊严地获得收入。”沈旻说。此外,所有基于古民居活化的业态都与当地村民签订租赁协议,支付租金,使村民能够获得稳定的资产性收入。同时,大型文化活动的引入带来的客流,也为村民个体创业创造了条件。
“九月份我们就会有专门面向团体推出的各种类型课程。”沈旻透露了研学中心接下来的计划。课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村庄文化资源为主体,充分利用塱头作为农耕文明岭南样本的特色;另一种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田野,与自然和田野直接接触。
“向土地学习,就是让大家在活态的教学中,去与自然和田野有更直接的接触。”沈旻说,“无论是学做当地的特色农家菜,还是走进建筑去理解为什么当年塱头先祖能建造出这么有特色的岭南建筑,这些都会设计在课程中。”
未来,“耕学+”研学中心将成为塱头项目打造共学、共生、共创社区聚落的里程碑,进一步构建“文化传承+研学旅游+生态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范式,推动古村长虹式可持续发展。
沈旻表示,“唯品会公益将继续与大家携手,以长期主义的耐心与定力,完善课程体系、推动师资发展、拓展社会协同,让‘塱头模式’不断深化,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可感、可学、可复制的公共价值;让塱头的探索,成为大湾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创新的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