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获悉,为服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该局创新研发应用全国领先的绿色电力装备和氢能系列保电重器,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瓶颈,为赛事提供低碳、可靠的电力保障,助力“绿色办赛”理念落地实施,将为这场体育盛会提供全方位的绿色能源保障。
全国首座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
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的500千伏科北变电站,作为全国首座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将成为保障十五运可靠供电的重要核心站点。该站深度融合绿色建筑标准与智能低碳技术,通过多项创新举措实现站内办公、生活设施100%绿电供应。
“说到变电站,大家可能觉得就是些铁塔、变压器和电线。但科北站不一样,它从里到外都透着‘绿意’”。广州供电局500千伏科北变电站站长王尉指向站区东北面护坡上成片的深蓝色板子,“那是我们的单晶硅光伏板,同样铺满了主控楼和综合楼的屋顶,总面积达3400平方米。”
“站内的屋顶光伏就像一个小型发电厂,一年能发约20万度绿电,差不多能满足站内所有办公和生活用电需求,比如照明、通风、电脑等等。”王尉介绍道,“可以说,变电站真正实现了‘晒着太阳光,干着保电活’。”
光有发电还不够,稳定供电是关键。一组银色箱柜是配套的“超大充电宝”,它们能把光伏板白天发的电存起来,等到晚上或阴天时释放,实现站内用电平稳可靠。除此之外,站内电缆隧道顶部还装有光导无电照明装置,通过奇特的设计结构,可以让阳光折射至底下的电缆隧道中,节约了一部分照明用电。
在节水和建造方面,下沉式绿地、透水混凝土路面,以及地下的雨水收集池和净水装置,每年能收集、利用雨水约3000立方米。科北变电站建造方式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和3D打印技术,施工时间比传统方式节省一半,也更加环保。
“科北变电站是我们践行‘绿色办赛’理念的重要实践。通过这些绿色技术,科北站一年能减少碳排放约565吨,相当于为地球种下一大片森林。”王尉表示,在十五运期间,此类绿色站点将成为低碳保电的坚强底座。
“移动堡垒”氢能应急电源车
针对赛事期间的应急保电需求,广州供电局氢能源研究中心成功研制的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已在多项测试赛中成功应用,其卓越性能获得各方好评。
打开车厢侧板,内部是一套集成度极高的系统。“储氢仓库”固态储氢系统,负责安全存住大量氢气;“发电心脏”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把氢气转化为电;“稳电神器”UPS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保证供电稳定输送。“与传统应急电源车相比,氢能应急电源车不仅实现零排放,还具备供电稳定、续航时间长、噪音小等优势。”广州供电局氢能中心技术人员廖梓豪介绍,车辆发电过程仅产生水,实现100%零排放。能实现传统柴发电源车和磁飞轮储能车两种车结合供电的效果,不仅可实现无缝切换,还可同时在200千瓦额定发电功率下持续供电6小时。车辆运行时非常安静,特别适合对噪音要求高的赛事场所。
这台“绿色供电生力军”已为十五运女足U16比赛等赛事提供了可靠保障。接下来,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全力保障十五运顺利举行。
会呼吸、超长续航的氢动力无人机
在输电线路保障方面,由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大疆独家授权改装的“氢旋”无人机展现出卓越性能。
“氢旋”无人机的秘密在于它的动力心脏,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制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在这里,氢气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唯一产物是水,真正实现零碳飞行。广州供电局氢能中心技术人员李贝介绍,其中它还有一个能量胶囊,储存高度压缩的氢气。其极高能量密度可提供90分钟超长续航,是传统锂电无人机的2-3倍。
在实际飞行中,“氢旋”采用“氢电混动”模式。氢能主攻持久战,保证长时巡航;锂电池像是“短跑健将”,在需要加速或爬升时瞬间提供强大动力。李贝表示,“这种协同让它即使在零下40℃或50℃高温中也能稳定工作,打破极端环境枷锁,单架次可覆盖70公里以上的线路。这大大提升了我们对重要输电线路的巡检效率,为赛事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氢旋”已在广州多条十五运保电线路巡检中完成多轮实战应用。下一步,广州供电局将拓展氢动力无人机在赛事核心场馆周边及重要输电线路的常态化、规模化巡检,构建“零碳智能巡检”体系。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王颖 林紫菡 叶颖 陈君
(广州供电局供图)